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百年孤独》之孤读
作者:杨学芳  发布日期:2022-06-18 22:39:06  浏览次数:1308
分享到:

有一本书,据说深度影响了海内外众多名作家,它就是被西方文学界誉为旷世经典的《百年孤独》。惭的是,踟蹰在东方暮年的俺晚至今时方才初读了它。

读后掩卷,长思久久,久久长思,竟难以收拢起一个完整的思绪。

零零星星接触本土近七十年来的新文学,人说前三十年跟学苏联,后四十年追浪欧美。如潮来汐去。

实话讲,这部长篇读的艰涩,与我往昔的笨读相仿。耗时达两个多月之久,几乎用尽了一个完整的春季农时。且较之苏联作品愈加难啃。光是那眼花缭乱的南美人名就望而生畏,纠缠不清。但书的魅力星辰大海般存在,无法摆脱。后,无奈干脆放弃念人名,只看情节语言,片段式阅读。像是完全不识路径的星海深空的探险者,破译之难比起书中主角的“羊皮卷”并不逊色。

这部书故事完整,结局并不难猜。几经思索体味,我还是归拢起了一个残缺的主要脉络。作者除了一个家族地域恢弘跌宕的历史叙事,我更欣赏的恐怕是其丰饶奇幻的表达过程和新颖别致的叙事方式。更为其贯穿全篇的精粹语言和独到的结构编排所吸引。当然还有那点石成金般精准洗练、令人叫绝不止的心理描写与人性展示。

从未看过这部巨著的时代崇拜者们阅读感言和评论。初读后,想快速自我消化自我确认出一个完整的阅读体会是很难的。那种无以言表的感觉很别扭,也是晦暗难受的。仿佛迷失在黎明前的一场大雾中,寻不到路口。

读后苦思,想来有一条似是明晰了很多,那就是俺从未有过地第一次较清晰的觉察分辨出欧美文学与前苏联文学两大文学形态的些许不同,真实的大有一种云开日出之感。

自我结论是,如果把前苏联文学语言的呈现比喻为情感精神的涛波狂澜,那《百年孤独》就是一颗心灵命运的璀璨钻石。它的简洁,它的精致、纯粹的光芒,在我所见到文学典籍中该是无与伦比的。这也当是那么多文学大家膜拜旗下的因由吧。

以上算是此部巨著给俺的第一读后感。第二感则是,读是读的晚了,可倘若读早了,以吾的浅学薄赋,还真不一定读得通嗳。

书读一篇肯定清浅,如果续读第二遍,那一定会有更多新奇的发现。《百年孤独》给我的敬畏也许只是开始,但我愿意用自己的认知去结识它,赏析它,接近它。


下一篇:引文的真实性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