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讨

学术研讨

王安石和女兒及妹妹的唱和:中國古代文人與女性的關係
作者:萧虹  发布日期:2024-06-28 12:53:30  浏览次数:579
分享到:

一 前言

我很早就知道王安石經常和他的女性親屬詩歌酬答:包括他兩個健在的女兒,三個妹妹。顯見這些女性都受過很高的教育,也許還是有才華的文人。當我編《中國婦女傳記辭典》英文版的時候就為她們寫l傳記,可惜的是我們找不到足夠資料為她們每一個人撰寫傳記,只能為她們寫了一個合傳。 本文就是以這個合傳為基礎寫成的。

王安石(1021-1086)作為一個改革家,自從現代改革思想崛起以來,對他一般都是讚譽有加。然而在他活著的時候卻是一個頗有爭議性的人物。在某些圈子裡,甚至對他有譴責和譏諷。尤其是某些筆記小說中,“拗相公”的別名真不是善意的稱謂。即使他《宋史》中的本傳也說他個性強悍,過於自信,不虛心接受批評,不能和人,以至於要用小人輔助施行新政。總之毀多於譽。然而,王安石的另外一面:他對他的女兒是一個慈愛的父親,對他的妹妹是一個關心的兄長,對他的妻子是一個忠實的丈夫,則很少有人談起。

他的本傳包括了他的兒子王雱和兩個弟弟王安禮和王安國。他們三人都和王安石一樣從年少就顯示出卓越的才華,並稱為“王氏三傑”。這似乎是王家的基因。他的妹妹和女兒似乎也承襲了這樣的基因。兒子王雱好像遺傳了父親的恃才傲物和任性的脾性,他參與了父親的政治鬥爭,卻為父親造成了很大的麻煩。至於王安石的第二個兒子王旁,本傳卻沒有提到。

王安石有五兄弟,本傳只提了兩個弟弟:安國和安禮,他們對安石父子的作風頗為不滿。他們沒有憑藉安石的權勢,而是憑著自己的才能,在仕途上走自己的路,得到不俗的成績。

關於他的次子王旁,在王闢之的《澠水燕談錄》有一段說,“王荆公之子雱,少得心疾,逐其妻,荆公為備禮嫁之”。作者顯然弄錯了這個兒子的名字,雱應該作旁。王雱是他長子的名字,和妻子離婚,並無心疾。如果這件事屬實,那麼,王安石可說是一個古代難得的通情達理的人。即使在幾百年前的東晉時代,已經有阻止媳婦改嫁的惡公公王戎,他的作為可以比擬仁慈的庾亮。

本傳沒有提到他的母親、妻子、姐妹和女兒,她們和其他多數古代婦女一樣,沒有自己的身份,連名字也沒有傳下來,只能依附在她們的父親、丈夫或兒子的身份,流傳下涓滴信息。

王安石的生母吳氏,出生名門,父親吳畋,嫁給王安石的父親王益為填房。生的五個兒子都很優秀。

王安石的妻子瓊是他的表妹。於1014年嫁给王安石。她是名門之女。父親是王安石的舅舅吳芮,王安石經常逗留外公家,與表兄弟們同窗共讀、盡情玩耍,並與大舅舅吴芮的女儿吴瓊青梅竹馬,結為夫婦。她也通文墨,有兩句小詞流傳下來。魏泰曾經說到王安石家的女子能詩文,他說:“荊公妻吳國夫人,亦能文,嘗有小詞約諸親遊西池句云:“待得明年重把酒,攜手,那知無雨又無風。”這樣的句子可說頗有韻致。沒有相當資質寫不出來。

關於王安石的妻子,筆記小說還有一條紀事,說他任知制誥時,妻子吳氏給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問:“你是誰?”女子說自己是“家欠官債、被迫賣身”而來。王安石聽罷,不僅没有收她為妾,還送錢給她,幫助她還清官債,使其夫婦破鏡重圓。如果屬實,這顯示王安石在生活上思想開明的一面,與他的政治改革思想很吻合。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過起初不以詩名,晚年退出政壇後,心情漸趨平淡,大量的寫景詩、詠物詩取代了前期政治詩的位置。以下幾首可以看其大概:

“謝安墩二首”

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
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墩姓尚隨公

其二

謝公陳跡自難追,山月淮雲只往時。
一去可憐終不返,暮年垂淚對桓伊。

謝安字安石,是東晉名相,功成身退,為的是擔心功高蓋主,會為小人讒害。第一首是有意諧謔,可見王安石也有幽默的一面。第二首就有點借古諷今的意思。又如寫王昭君和蔡琰的詩:

“明妃曲”

我本漢家子,早入深宮裡。遠嫁單于國,憔悴無復理。穹廬為室旃為牆,胡塵暗天道路長。去住彼此無消息,明明漢月空相識。死生難有卻回身,不忍回看舊寫真。玉顏不是黃金少,愛把丹青錯畫人。朝為漢宮妃,暮作胡地妾。獨留青塚向黃昏,顏色如花命如葉。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因為篇幅太長,現在只抄錄十八首中的兩首):

十三

自斷此生休問天,生得胡兒擬棄捐。一始扶床一初坐,抱攜撫視皆可憐。寧知遠使問名姓,引袖拭淚悲且慶。悲莫悲於生別離,悲在君家留兩兒。

十八春風似舊花仍笑,人生豈得長年少。我與兒兮各一方,憔悴看成兩鬢霜。如今豈無騕褭與驊騮,安得送我置汝傍。胡塵暗天道路長,遂令再往之計墮眇芒。胡笳本出自胡中,此曲哀怨何時終。笳一會兮琴一拍,此心炯炯君應識。

此外集中還有詩作以望夫石,虞美人(虞姬)為題的。不多舉例了。這些都是置身女性,以理解和同情之心寫出的。與古代一貫以父權、夫權為中心的思想,並不一致。可見他是一個有真性情的人。他對妻子和兒子的關心,流露在這首詩中:

“乙未冬婦子病至春不已”

天旋無窮走日月,青髮能禁幾回首。兒呻婦歎冬復春,強欲笑歌難發口。黃卷幽尋非貴嗜,藜床穩臥雖貧有。二物長乖亦可憐,一生所得猶多茍。

從王安石的詩作中我們瞭解到他至少有三個女兒。他的第一個女兒是他在鄞縣(今浙江寧波)令任上出生的。但她在一歲生日後幾個月就夭折了。當時他年齡尚輕,又是第一個孩子,所以心情經受了很大的創傷,因而為她寫了一篇簡短的墓誌銘。以她的性別和年齡來說,在當時都是很不尋常的舉動。

鄞女墓誌銘

鄞女者,知鄞縣事臨川王某之女子也。慶曆七年四月壬戌前日出而生,明年六月辛巳後日入而死,壬午日出葬崇法院之西北。吾女生,惠異甚,吾固疑其成之難也,噫!

他離開鄞縣的任上時還特地到她的墳前與她告別,並寫了一首詩。

“別鄞女”

行年三十已衰翁,滿眼憂傷秖自攻。
今夜扁舟來訣汝,死生從此各西東。

對一個夭折的女嬰如此深情,他是一個感情很豐富的人無可置疑。

他健在的長女我們查不到她的名字,但是她有一個誥封:蓬萊縣夫人,在王安石的集中稱她為吳氏女子。

關於蓬萊縣王夫人(活躍於1082),僅存資料只有她的一首詩,是一首出乎意料的好詩。她嫁給寶文閣翰林學士吳安持,他的官職還包括工部侍郎和天章閣待制。她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吳侔,吳僎還有一個女兒名字不詳,嫁鄧洵武。吳安持的父親吳充(1021–1080)起初支持王安石的變法,但是後來他接替王安石為宰相後,召回了反變法的保守派人士。王夫人對此作何感想,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她在夫家似乎並不愉快,常常思念娘家,估計與兩家政治上的對立不無關係。王安石的集中有不少是與她有關的,有些甚至是互相酬答的。

寄吳氏女子

伯姬不見我,乃今始七齡。家書無虛月,豈異常歸寧。
夫綴卿官,汝兒亦搢綖。兒已受師學,出藍而更青。

女復知女功,婉嫕有典刑。自吾捨汝東,中父繼在廷。

小父數往來,吉音汝每聆。既嫁可(張本作所)願懷,孰如汝所丁。

而吾與汝母,湯熨幸小停。丘園祿一品,吏卒給使令。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車(張本作輜)軿。山泉皋壤間,適志多所經。汝何思而憂,書每說涕零。吾廬所封殖,歲久愈華菁。豈特茂松竹,梧楸亦冥冥。芰荷美花實,瀰漫爭溝涇。諸孫肯來游,誰謂川無舲。姑示汝我詩,知嘉此林垌。末有擬寒山,覺汝耳目熒。因之授汝季,季也亦淑靈。

這首詩在安慰女兒不要太想家,掛懷父母。從詩中知道王夫人這時生活幸福:丈夫做官,兒子在學習,不日可能青出於藍。女兒順從而會做女工。父母生活也很愜意,無須顧念。在他的《臨漢隱居詩話》,魏泰這樣說王夫人:近世有很多女人善於寫詩,常能比美古人。王安石家裡聚集最多女詩人。王安石的女兒蓬萊縣夫人﹑吳安持的妻子寫了這樣可喜又超然的詩句:

西風不如小窗紗,秋氣應憐我憶家。
極目江南千里恨,依前和淚看黃花。

出嫁以後王夫人很思念她的娘家,特別是這時父親王安石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被迫離開朝廷。王安石按照她用的韻答覆她的詩:

秋燈一點映籠紗,好讀楞嚴莫念家。
能了諸緣如夢事,世間唯有妙蓮花。

王安石的《臨川集》卷31 也有這個事件的紀錄,與上文稍有不同。多了一個序和一首詩:

“次吳氏女子韻”

(吳氏詩云:“西風不入小窗紗,秋氣應憐我憶家。極目江南千里恨,依然和淚看黃花。”南朝九日臺,在孫陵曲街旁,去吾園只數百步。)

孫陵西曲岸烏紗,知汝淒涼正憶家。

人世豈能無聚散,亦逢佳節且吹花。


“再次前韻”

秋燈一點映籠紗,好讀《楞嚴》莫念家。

能了諸緣如夢事,世間唯有《妙蓮花》。

王安石的第二首詩充滿佛教意味。元豐七年(1084年),王安石患病,神宗派御醫診視。病癒之後,他上奏神宗,請求將自己在上元縣的園屋改為寺院,並請神宗賜名,神宗賜名報寧寺。之後,高僧克文前來拜訪,二人討論佛理,相談甚歡。退隱金陵的十年間,王安石作有《維摩詰經注》﹑《金剛經注》﹑《楞嚴經解》﹑《華嚴經解》,對佛學的領悟已達到頗為高深的境界。所以在這首詩他勸女兒讀《楞嚴經》,瞭解人間的緣份,包括父女之情,都如夢幻泡影,唯有佛教的真理是人間最寶貴的。《楞嚴經》的特徵,是比較實際地去闡述如何解決生死問題與煩惱問題。人的障礙在哪裡,以及如何消除障礙,所以推薦給多愁善感的女兒。

以下一首王安石的詩也是寄王夫人的:

夢想平生在一丘,暮年方得此優游。

江湖相忘真魚樂,怪汝長謠特地愁。

王安石的前一首詩勸女兒讀佛教的《楞嚴經》,了解人世間各種緣分都是夢幻,就不會太想家了。後一首似乎又要用道家的觀點來安慰女兒。詩中說到像魚兒一樣真快樂和忘卻存在的話,是暗喻莊子眾所周知的道家哲學:魚只有在江湖之中得以忘掉自己的存在時是最快樂的,也就是莊子最欣羨的快樂。很明顯的,王安石深知女兒對於佛家和道家的典故都熟悉,而且能夠理解。

王安石與這個女兒的感情似乎特別好,或者因為她特別想念父母,所以他也常常想到她。一次,在送別弟弟的時候,微雨的情景讓他想起送她的那次同樣情景: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因寄吳氏女子” 。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

除卻東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

從詩題瞭解,安石在送別弟弟安禮(字和甫)時,忽然想起以前送別女兒的時候,也是這樣一個荒煙涼雨的日子,於是寫詩給女兒訴說思念之苦。

這位吳氏女兒也真的是命運多舛。她的大兒子吳侔本來是王安石很喜歡的外孫,還為他寫了一首詩:

“贈外孫”

南山新長鳳凰雛,眉目分明畫不如。

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車書。

這首詩稱讚外孫眉清目秀,但也含有勸戒的意味,希望他長大要多讀書。我們不知道吳侔後來有沒有讀很多書,不過他有點不夠謹慎,捲入一宗謀反案件,自己獲罪凌遲,還累及父母兄弟。那時王安石已經去世,幸而王安石和吳氏的公公吳充都曾任宰相,所以她和丈夫才能倖免。吳安持流放,她被送太平州羈管。她晚年的心情之壓抑可想而知。

王安石的次女,也讀過很多書,能詩詞,封福國夫人。嫁給蔡卞(1048/1049–1117)。他的家族和王家屬於同一個政治陣營。蔡卞和他的哥哥蔡京都是王安石推行變法的盟友。王安石對這兩個同時中進士的兄弟都很看重,並在仕途上扶植他們。傳說小女兒是母親最寵愛的,她為小女兒的嫁妝做了一床豪華的錦帳,惹起神宗( 1067–1085在位) 的不快,因為他不贊同這樣奢侈。王安石向夫人證實真有其事之後,對神宗深深地表示歉意,並把那床錦帳捐給一個佛寺。據傳言,王安石的女兒在丈夫的生活裡佔很重要的位置。蔡卞任宰相時(從1095到1100,又從1102-1105)每晚都和夫人討論國事,第二天吩咐下屬做事時也把前夜的討論考慮在內。獨生一子蔡仍,字子因。

王安石也有詩寄給次女蔡氏:

“寄蔡氏女子二首”

建業東郭,望城西堠。千嶂承宇,百泉繞溜。青遙遙兮纚屬,綠宛宛兮橫逼。積李兮縞夜,崇桃兮炫晝。蘭馥兮眾植,竹娟兮常茂。柳蔫綿兮含姿,松偃蹇兮獻秀。鳥跂兮下上,魚跳兮左右。顧我兮適我,有斑兮伏獸。感時物兮念汝,遲汝歸兮攜幼。

此詩是騷體,以較為艱澀的詞彙寫景,最後表達他對女兒的思念。我們沒有找到他的蔡氏女兒的詩作,不過她一定也熟悉古代文學,因為王安石認為她能看懂用如此古老的風格寫的詩。可能她也同父親有詩歌唱和,但是很遺憾的是我們已經看不到她的詩了。

王安石有三個妹妹,據說都寫詩。大妹張氏,封長安縣君。二妹朱氏,三妹沈氏。王安石的詩集裡有和她們唱和的詩,可見她們都能寫詩。可惜我們也已經找不到她們的詩作了。歷史學者從有限的資料拼湊出有關她們的生平。他最大的妹妹王文淑(1025–1080/1082)嫁給張奎。根據同時代的魏泰所說,張奎妻子,長安縣君的詩句在眾多女詩人中最出色。不過他所引的兩句詩也被視作王安石的作品,收在他的集子中。有些學者認為這是錯誤的。然而,王安石的集中有和她的詩也有次韻她的詩。可見她不少寫詩。以下便是我找到的:

“次韻張氏《女弟詠雪》”

天上空多地上稀,初寒風力故應微。
那能鎮壓黃塵起,強欲侵凌白日飛。
邑犬橫來矜意氣,窟蟾偷出助光輝。
都城只有袁安憊,我亦年年幸賜衣。

“寄張氏女弟”

十年江海別常輕,豈料今隨寡嫂行。
心折向誰論宿昔,魂來空復夢平生。
音容想像猶如昨,歲月蕭條忽已更。
知汝此悲還似我,欲為西望涕先橫

“和文淑(張氏女弟)”

天梯雲棧蜀山岑,下視嘉陵水萬尋。
我得一舟江上去,恐君東望亦傷心。

“示長安君”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王安石的集中與女性親屬唱和最多的就是這個張氏妹妹,這不但表示他和她的感情最好,也許真如魏泰所說,她也是她們中的佼佼者。在為她寫的墓表裡王安石說她:詩寫得很好,而且善於書法。知識面廣,記憶力強,她的見地和機敏都比別人強。她喜愛佛學,不但虔信,而且身體力行。她不要華麗的衣飾,一直保持素食。

“長安縣太君王氏墓誌”

長安縣太君臨川王氏,尚書都官員外郎、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潭國公諱益之女,尚書左丞張公諱若谷之婦,尚書比部郎中諱奎之妻,國子博士硯、開封府雍丘尉覛之母。十四而嫁,五十一而老,五十六而卒。其卒在潁州子召見官舍,實元豐三年正月已酉。

君為婦而婦,為妻而妻,為母而母,為姑而姑,皆可譽歎,莫能間毀。工詩善書,強記博聞,明辨敏達,有過人者。循循恭謹,不自高顯。晚好佛書,亦信踐之。衣不求華,食不厭疏。慈哀所使,不治小過,欲歸歸之,欲嫁嫁之。君二女,長不慧,不可以適人;其季,殿中丞龔原妻也。十六年葬江州德化縣,兄安石為誌如此,弟安上書丹。

二妹嫁與江陰朱明之。王安石有詩寄給她:

“寄朱氏妹”

昔來高郵居,我始得朱子。從容談笑間,已足見奇偉。行尋城陰田,坐釣渠下沚。歸來同食眠,左右皆圖史。入視爾諸幼,歡言亦多祉。當時獨張倩,遠在廬山趾。沈君未言昏,名已習吾耳。安知十年來,乖隔非願始。相逢輒念遠,悲咤多於喜。今茲豈人力,所念皆聚此。諸甥昔未有,滿眼秀而美。低徊吾親側,亦足慰勞止。嗟予迫時恩,一傳日千里。爾舟亦已戒,五兩翩然起。蕭蕭東南縣,望爾何時已。空知夢為魚,逆上西江水。

詩中點出他和她的丈夫的友好關係,大概妹妹的婚姻也是他促成的吧?詩也說到她的孩子,最後是表達惜別的感情。另有一詩給朱氏妹:

“自舒州追送朱氏女弟憩獨山館宿木瘤僧舍明日度長安嶺至皖口”
晨霜踐河梁,落日憩亭皋。念彼千里行,惻惻我心勞。
攬轡上層岡,下臨百仞濠。寒流咽欲絕,魚龜久已逃。
暮行苦邅回,細路隱蓬蒿。驚麏出馬前,鳥駭亡其曹。
投僧避夜雨,古檠昏無膏。山木鳴四壁,疑身在波濤。
平明長安嶺,飛雪忽滿袍。天低浮雲深,更覺所向高。

這首的題目說明這次出行是因為“追送“二妹而起的。寓言、情於景,寄託十日對妹妹遠行於荒山寒林的深切關懷。對她的殷殷之情可見。

三妹嫁與揚州沈季長。王安石的集中沒有給她的詩,卻有一首題為“示四妹”,不知是否中間有一個妹妹早夭,所以沈氏又可稱為四妹。詩中把妹妹夫婦比做孟光和梁鴻,可見他認為她們是一對安平樂道又有才華的模範夫妻。據百度資料,沈季長舉進士之後,主要在京為文官,京官是有名窮的,元祐年間沈季長還被發遣至南康和秀州,不知是否與元祐黨人有關。所以王安石給妹妹的詩隱約有安慰她運氣不佳的意思。或許也有自歎身世的感慨。

“示四妹”

孟光求壻得梁鴻,廡下相隨不諱窮。
卓犖才名今日事,蕭條門巷古人風。
五噫尚與時多忤,一笑兼忘我屢空。
六月塵沙不相貸,泫然搔首又西東。

《王臨川集》還有一首關於一個女孫的詩:

“仲元女孫”

雙鬟嬉戲我庭除,爭挽新花比繡襦。
親結香纓知不久,汝翁那更鑷髭鬚。

我們不知道這位可愛的女孫是誰的孩子,但至少可見王安石能和孫女互動。所以他對第三代除了男孫,也關心女孫。王雱沒有留下子女,所以應該是王旁的女兒,又或許是一個外孫女吧?

三 結語

綜觀以上見到的詩文,王安石首先是一個比較關心女性的人。他的一些懷古的作品固然有很多是關於男性的人物,但是關於女性的也不少。除了公正地評價她們在歷史上扮演的角色以外,還設身處地地去瞭解她們的內心感受,給予同情和理解。從他與女性親屬有關的詩文反映出一個有真摯情感的父親﹑兄長和忠實的丈夫。他對她們不但申述思念之情,亦關心她們的家庭和孩子,即西方所謂的family man(家庭觀念很重的人)。

王安石作為歷史人物給人的印象可能是剛正不阿,甚或冷漠無情,但是從他的文學作品可以看到他溫柔體貼的一面。他情商高,不只是對家人,對別的女性也富於同情心。人的性格總是複雜多面的,如果我的文字有幸能夠讓王安石的另一面展示在人們面前,就不枉此文了。

此外,我感覺從王安石的例子我們也許可以推而廣之,古代文人官吏像他一樣的大概不少,甚至像他這樣的可能是一般情況,只是很少人留下痕跡,讓我們看到他們與女性家屬的關係和互動。如此,王安石的例子就可以說揭示了當時家庭和社會的一角。我們相信古人和我們一樣,願意努力建設溫暖的家庭生活,有了這些例子,讓我們進一步確認這種想法。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