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中国人应怎样看待日本文明?
作者:林别卓  发布日期:2011-05-25 02:00:00  浏览次数:2480
分享到:
      澳洲墨尔本一知名女作家去日本旅游了一躺,回来这样写道:“古老的樱花,京都的红叶,北海道的细雪,富士山的葱绿,清可见底的运河,露天风吕的温泉,加上明治维新承传至今的好教养、好秩序,东京都市的有礼和严谨,待人的忠厚和诚信,让(中国)八零九零后一代打开眼界,来分享日本的乐趣,让他们不纠缠在历史恩怨里,让他们欣赏到日本是一个文明国家”;而“今天中国所谓的崛起,没有为世界带来良好的秩序,更不具备任何人文价值条件”。今年三月日本发生了九级大地震,这位女作家又写道:“日本是一个理性成熟的民族。劫后当前,处变不惊。冷静、沉着,克制自律,互助互让没有怨言。日本人的素质得到了世人的赞赏,没有一两个世纪的从小培养是不可能具备的。他们不是在党中央胡主席和温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在人民子弟兵奔赴灾区的英勇抢险中如何如何,他们也不会喊什么人定胜天的口号和狗屁话”。
      读了这些话,读者先不要急于生气,而要琢磨她的问题出在哪儿,好端端的一个中国人怎么就如此起劲地吹捧别民族的文明而贬损自己民族的文明,长别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呢?
      原来,要真正了解一个民族的文明就要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假如失去了历史视角,就无法知道文明的来龙去脉,就分辨不出真假文明了。正如观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总要问问它的出处,考古发掘出来的还是市场买来的,是真品还是赝品或是高仿的,稍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花了重金买到的竟是个假货。 
      人类各民族总是会殊途同归地走向文明的,但是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或早或迟,或长或短。中日两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华文明历史悠久、长寿成熟,但是失之保守、缺少创新;日本文明热衷于吸收外来文化,富有创新精神,但其成果总是与其侵略别国的历史分不开,与发战争横财分不开。
       1894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另外,当时沙俄认为辽东半岛是其势力范围,不同意让日本占去,日本便又强迫中国付给3000万两白银,让中国把辽东半岛“赎”回来才算了事(自己的领土还要自己拿钱去“赎”,世上哪有这种道理)。结果中国赔偿给日本共二点三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年收入(8000万两)的三倍。日本就是用这些赔款大办教育事业,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二次大战虽然破坏了日本的经济,但是这个基础原封不动,成为了战后日本崛起的主要因素。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从1931年九一八后就开始了,吞噬了中国无法计数的资源财富。更为众所周知的是,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蒙受了重大牺牲,伤亡达3500万人,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共计5600多亿美元,人民遭受的苦难更无法用数字表达。
      在二次大战中,日本国家受到惩罚,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日本战后的经济奇迹充分反映了日本人民的聪明才智,尤其是其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纪律值得中华民族学习和借鉴。然而日本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发战争横财的好时机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945年美国占领了日本,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庞大的战争开支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出口型经济,使日本大发其财,科技突飞猛进。日本也由此而紧紧依赖美国并成为其附庸国。附庸附庸,附属于人,平庸之辈也。
       当你了解到这些历史背景时,你就会以冷静的平常心去看待日本文明,不亢不卑,既不为别人某些方面先走一步而卑躬屈膝,也不为自己国家暂时的后进而望洋兴叹。你也许会发表这样的观感:原来如此,不过如此,如此而已。
 
2011524



评论专区

xl2014-11-20发表
她的言论实在叫人愤怒,她的文字更象信口开河的胡言乱语。 您的文章心平气和,以理服人,由衷佩服。
xl2014-11-20发表
她的言论实在叫人愤怒,她的文字更象信口开河的胡言乱语。 您的文章心平气和,以理服人,由衷佩服。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