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视点

新闻视点

《澳大利亚客家》推荐
作者:网站总编  发布日期:2010-01-17 02:00:00  浏览次数:2790
分享到:
作者:罗可群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15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9787563389377

作者简介
罗可群,1941年生,广东兴宁人。196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外语学院(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从事文史教学。曾任涉外秘书系主任,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长。1993年晋升教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主编《中英文秘书指南》、《中外文化名著选读》、《台港澳及海外客籍作家研究》,翻译《国共合作》,撰写彭湃、刘尔崧.杨石魂、肖.向荣等十多位人物传记。2000年专著《广东客家文学史》由广东优秀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获中南地区人民出版社优秀图书奖。2008年续篇《现代广东客家文学史》面市
 
[内容简介]
《澳大利亚客家》内容简介:20世纪上半叶已有零星的客家人到澳洲,而成群结队移居的现象,则在20世纪下半叶,主要是来自越南、柬埔寨、老挝和帝汶的难民。此外是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和毛里求斯等地来的移民,至于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移民则主要足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
 
[文摘]
源于澳洲大陆东部山地的墨累河是澳洲最长的河流,长达约3490千米。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稀少,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铅矾土、铁矿石、镍、锌、锰的储量位居世界前列,还有大量的铀、铌、钽、磷酸盐、煤、黄金、石油和天然气等可供开采。地下水的资源极为可观,地下潜水区几占全国面积的1/3,发展的潜力很大。大陆有总长达36735千米的海岸线,还有许多沿海岛屿,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渔业资源,海洋和淡水鱼种类超过3000种。此外,奇花异草、珍禽怪兽甚多,如袋鼠、鸭嘴兽、鸸鹋等著名特产。充裕的物质为澳大利亚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条件。而在澳洲大陆的北部、东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则雨量丰沛,适于人类居住。
“卡卡图国家公园内穴石洞的最新考古发现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伍伦贡大学专家进行的石器热发光年龄测定表明,至少在5万年前,澳洲大陆已有人类居住。”①历史学家认为,“澳洲土著居民的祖先由东南亚来到这块大陆。有三个不同的种族集团来到这里,分别居住在东南、东北和沙漠三个不同的地区。其中最先进的是居住在东南沿海的一支。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直到18世纪后期,第一批英国殖民者到来时,澳洲土著仍处在落后的石器时代。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没有农业,也没有社会分工。成年男子专事狩猎,女子从事采集,所用的器皿都是用木、竹制作的。还没有陶器”@。
早期土著居民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氏族公社,他们以群体和家族集团形式生活居住在一起,财物属公社所有。由于生产力落后,他们没有剩余产品可供交换,既没有贫富分化,也没有酋长和类似国家机器的机构。
在这种生产力非常低下的条件下,这些早期土著居民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明,他们用坚硬的石制工具或各色赭石,在石崖上和岩洞中刻凿或绘制有关狩猎、猛兽及原始崇拜的图像,这些岩石画和洞穴图画,是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记录。
 
[目录]
缘起/1

第一章 辗转迁移,适彼乐土/5

第一节 澳大利亚,移民神往的乐土/5
一、谁发现了澳洲/7
二、古老的大陆/11
三、年轻的国家/13
第二节 旅澳华侨血泪史/17
一、早期的淘金者/17
二、排华运动/20
三、“白澳政策”/21
四、从“华侨”到“华人”/23
第三节 客家人移居澳洲/28
一、来自越南、柬埔寨、老挝的难民/29
二、来自东帝汶的难民/32
三、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移民/33
四、来自香港和台湾的移民/35
五、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35
六、澳大利亚客家姓氏访查/36

第二章 坎坷磨难,玉汝于成/38

第一节 一切从零开始/38
一、鱼为奔波始化龙/38
二、移民的艰辛/41
第二节 客家移民谋生的门路/43
一、推车抹桶当杂工/43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餐饮业/44
三、经营食杂百货店/45
四、弘扬中华传统医学/45
五、从事现代医学的研究与实践/46
六、从事文化教育工作/47
七、从事旅游等其他行业/49
八、客家后裔的职业选择/50
第三节 行行出状元/50
一、旅游业界的常青树——访杨美清太平绅士/50
二、“达成”之路——访黎守谦总经理/56
三、留学生白手起家——访年轻企业家范集隆/59
四、老中医情系神州——李开注教授二三事/62

第三章 落地生根,融和主客/69

第一节 入乡随俗,融人主流社会/69
一、从“毋卖祖宗言”到“首先学英语”/69
二、文化认同的艰难过程/70
第二节 成立社团,寻找精神家园/71
一、“物质丰富,精神空虚”的苦闷/71
二、多元的宗教信仰/72
三、从自发聚会到社团注册/73
第三节 活跃的客家社团/73
一、北澳客属公会/74
二、维省客属崇正会/74
三、维省东帝汶华裔中老年会/76
四、维省帝汶华人联谊会/78
五、墨尔本客家联谊会/79
六、纽省东帝汶华人联谊会/80
七、纽省客属联谊会/81
八、悉尼客属崇正会/84
九、澳洲客属协会/84

第四章 情系中华,弘扬传统文化/86

第一节 参建澳华历史博物馆/86
第二节 创办中文学校/87
第三节 《汉声》和其他新闻媒体/88
第四节 欢庆中国的岁时节令/90
一、春节/90
二、端午节/93
三、中秋节/94
第五节 大洋洲上山歌声/95
第六节 邻睦处处添春色/97
第七节 尊老爱幼合家欢/98
第八节 寻根溯源重乡情/99
一、编族谱/99
二、订家训/101
三、回乡潮/102

第五章 参政议政,奉献才智/104

第一节 “从政才能影响政府”——悉尼市副市长曾筱龙如是说/104
一、男儿当自强/105
二、回报社会/105
三、为华人争光/106
四、从政才能影响政府/108
第二节 巾帼不让须眉~一记澳洲首位华裔女议员沈慧霞/110
第三节 杰出的华裔政党领袖/112
一、运用手中选票争取合法权益/113
二、华人筹款做善事很内行/115
三、身负重任为选民挺身而出/116
四、培训年轻人投身公益善事/117
第四节 政治新秀/1侣
第五节 “勤政亲民,华洋共钦”/120
一、“无桥自造桥”/120
二、热诚为社区服务/121
三、卓有成就的白马市长/122

第六章 客籍作家的文学创作/125

第一节 受中国传统文学的深刻影响/126
一、一字一泪:“汗血斑斑渍皂裳”/126
二、故园情结:“秋来望月最思乡”/129
三、现代意识:“多元文化仗交流”/131
第二节 在中西文化碰撞中行走/133
一、在痛苦中挣扎/134
二、文化碰撞中的无奈/136
三、艰难的艺术探索/137
第三节 抹不去的客家情结/140
第四节 展示真实的澳洲/144

参考书目/151

/152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