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是非由谁来断
作者:江心  发布日期:2012-01-31 02:00:00  浏览次数:2136
分享到:

 

         韩同学写的几篇作文很受欢迎,方同学怀疑其中有些不全是韩同学自己写的,韩同学不高兴了,就和方同学吵起了架。方同学咄咄逼人,韩同学有点招架不住,跑到班主任老师那里告了方同学的状。老师说,等待处理吧。猜猜看,一旁观战的其他同学会怎么想?也许有同学会说,告得好,这方同学太好斗了,什么人都吵,人家做自己的事,对不对与你何干?老师应该支持韩同学,狠狠教训一下方同学。也许有同学也会说,告什么告,韩同学也太孬种了,吵不过人家就拉老师来威胁对手,象个男同学吗?老师也无非有两种决定:1、劝架和事,同学之间的争执,同学自己解决;2、批评惩罚方同学,以此告诫他,不要经常没事找事,影响班里的稳定和谐。如果是这样,韩同学赢了,方同学输了,但这是班主任老师的判决。至于吵架本身这事呢?不说大家也清楚,崇尚江湖义气的同学们都会认为,方同学赢了,不是虽败犹荣,而是确确实实大丈夫式地赢了。从此,韩同学会被同学们看不起,班主任老师也会受到同学们私下的责备。
        方舟子质疑韩寒的作品是否原创是否有人代笔,这本应是文坛中正常的现象,而现在却变成了法律官司,这才是不正常的:中国文坛风气的不正常和中国文人心态的不正常。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人相互质疑,不足为怪。文人之间打笔战,如果一方不是以文对文,而是求助于法律,尤其是求助中国可塑性的推理法律,诉求法律为自己壮威,实际上已经在文坛上的对战中败下阵了。方舟子到目前为止只是“质疑”,韩寒如无疑可质,大可以虚怀若谷一笑置之,清者自清,没有必要迫不及待地搬出一大堆手稿来辩解,更没有必要动用法律为自己造势。文人是靠作品立世的,而不是靠辩解立足,辩解意味着底气不足。想是韩寒心虚了,而且心虚得太急太快。
      在现今的中国,学术界文艺界因争执而闹到打官司的,虽不能说成风,至少可以说常见。方舟子因打名人造假而败诉于中国的地方法庭,并不是没有先例。几年前,方舟子质疑肖传国学术成果虚假,就被肖传国在武汉法院起诉,肖传国赢得了官司,但却身败名裂于学术界。可见,在学术成果的质疑中,法院并不是是非的裁判者,在文人作品的质疑中也一样。最有权威最可靠的裁判者只有一个,那就是学术成果本身和文章作品本身。
      韩寒如果自身的作品没有问题,就不怕方舟子质疑,何必借助于法院呢?何况,读者也是比法院更公正的法官,是非自有读者来断。



评论专区

老五2014-11-20发表
天地之间有杆秤,读者就是那秤上的星。
老五2014-11-20发表
天地之间有杆秤,读者就是那秤上的星。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