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想起澳洲(新州文集2)
作者:艾斯  发布日期:2012-02-14 02:00:00  浏览次数:2600
分享到:

 
    在海外最容易的职业是作家,至少在奥克兰如此。不信,不管你写点什么,伊妹一点,发给报社,保证刊登。
    时间一长,你就是作家了。
    而写作中最容易的是杂文。小说拼不起人物故事,散文缺乏功底与真情。唯有杂文,兴之所来,性之所去,胡乱拼凑,便成杂文。
    而杂文中,最容易的便是评论文章。但这“评论”也就往往一不留神,就变成了“批评”文章,当然这批评里面主要以“批”为主,而难以找到“评”。不管对方是谁,不管人家花了多长时间,到底写些什么,你连标题都不需要看完就可以开口说几句,评几句。至于是否与人家的主题对上号,那另当别论。正如人家厨子辛辛苦苦做了饭菜,恭恭敬敬端上桌来,不论人家厨师经验多老到,水平多高,挑剔的食客照样可以寻出差错,指指点点。在挑剔的食客眼里,能挑剔是一种水平的体现。反正挑剔起来,争论起来,就能起到围观效果;而在这围观之时,食客一样子就站在与厨师平等的明星地位,正如拿鞋砸布什的记者,或是暗杀总统的枪手。饭店经理为了息事宁人,至少在食客的眼里是会批评厨师,让厨师赔不是的。再说,文章中实在找不到可评可批的地方,至少可以骂上几句解气:谁叫你与我观点不一呢?或更直接说,谁叫我看不惯你呢?如果文章中实在找不到可以骂的字句,还可以骂作者;作者没有办法骂,最后还可以骂人家的妈。不用担心,这是从祖居国来的国骂。大不了,就说是口头禅或是顺了嘴。批评的人当然是爽,而被评的人呢,除了少数真正大度者外,一般心里是不太爽的。这样就会打击作者的积极性。最后的结果呢?就是呼唤文学,呼唤真正的海外华文文学。
 
 
       窗外下着雨,这是奥克兰的雨。于是我想起澳洲,听说澳洲缺少雨。但我仔细一想,就知道“听说”错了。电台里说澳洲一些地方洪涝成灾。
于是,我不敢想起澳洲。但我知道,澳洲是个喜欢口袋的地方。喜欢守财的人会有口袋,但比人低等的动物们也随身带着口袋,这是个有趣的现象。至于他们为什么在身上生着天然的口袋,我还是没想明白。但我觉得这至少是个有趣的地方。有趣,说明这是个有着童话情结的地方,也一定是个心态年青的地方。而我还能寻找有趣,至少说明我心态也还年青。虽然我从一个很复杂的地方来,那复杂了几千年的地方,连最简单的历史都变得特别复杂:历史就是历史,但你翻来覆去却看不明白。
        澳洲很远。几千里路,而且还是海路。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原来便宜的海上旅行反而变成了奢侈消费,你只好选择原来奢侈而实际便宜的飞行。飞机上看下去肯定全是海。而海是最捉摸不定的,何况中间还隔着飘浮不定的云。所以,你也拿不定澳洲到底远不远。
       朋友说,澳洲不远。你两个小时后就到了,另外两个小时或是三个小时的时差,在朋友之间是不用计算的。这时差在我去时让我与澳洲的时间变短,而在离开时会让我与澳洲的时间拉长。而这柔性的变化正是朋友之间可长可短、可多可少的交流。
      想起澳洲的时候,我就想起悉尼。我想当然地认为悉尼是首都,以为悉尼与北京是一个档次。后来知道了就有些失望,最好的地方最好的景点最好的设施最好的一切当然应该属于首都,比如国家大剧院比如奥运会。当然悉尼奥运会没法与北京奥运会比,当然中国的国家大剧院没法与悉尼的歌剧院相比。一个是扬眉吐气扬帆远行,一个是脑门光溜老态龙钟。但想想也没什么,人家悉尼本来有个漂亮的别名叫雪梨,北京以前本来就是叫北平的。
       想起澳洲,我就想起在网上认识的那帮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己谈不上,因为无论如何,我的短胳膊连比邻的海峡对面都伸不过去。但这些朋友变成的网上符号大家互相都熟悉。如同韩寒,如同郭敬明,管他是个人也好,团队也罢,说到底都是些符号;如同蛋与鸡或鸭或鹅,你喜欢的是蛋,至于生蛋的是鸡或鸭或鹅,关系不大。大家互相逗乐,互打招呼,也成了每日一景,每日一课。文人也是人,都是精英,但精英一见面,短还可以,日子久了,也会多些是非,就象海外各地由精英们组成的社团,刚开始时志同道合,海誓山盟,最后有些会反目成仇,分道扬镳。合也好,分也好,无非是名利二字从中添乱。所以,还是网络好。网络让我与澳洲朋友亲如兄弟姐妹,也能尽享澳洲的好处。



评论专区

艾斯2014-11-20发表
新州作协要出新集子,我想白伸手要书不好,于是写了前面一节,过后一想却似乎与澳洲关系不大,于是有了后面的一节,好坏算扯上澳洲了。难得编辑帮忙将这两节弄到了一起。
小花农2014-11-20发表
说得好!最后的结果呢?就是呼唤文学,呼唤真正的海外华文文学。
艾斯2014-11-20发表
谢谢小花农、新苗圃! 当然挺佩服田地的,这集子一本刚出,就又要出一本了。也挺羡慕新州朋友的,有人这么支持你们的文学。
艾斯2014-11-20发表
谢谢小花农、新苗圃! 当然挺佩服田地的,这集子一本刚出,就又要出一本了。也挺羡慕新州朋友的,有人这么支持你们的文学。
新苗圃2014-11-20发表
在挑剔的读者眼里,能挑剔也是一种水平的体现。
艾斯2014-11-20发表
回田地关于文学批评的话:其实我是没有资格来作文学批评的,无论是从创作还是从理论。但我想,既然称文学,当然得有文学的特质;而前面又有“澳华”或是“海华”的定义词,当然得充分体现这个定义词所要求的内容,以此与国内文学相区分。我想田地要求的“与澳洲生活相关的”就是这个意思,以前这里讨论过的“海华文学”并一些调查也大体是这个意思。说的不当之处,大家一笑了之。
艾斯2014-11-20发表
再奢谈几句文学。当我写字的时候,我总想起以前打羽毛球。那时少不更事,自以为打得不错,结果被几位外面的朋友修理得服服帖帖;而那几位外面的朋友被一位15岁的省队二线小妹妹打得没有脾气。省队还有一线,省队上面还有国家队。所以,当我这样的海外文学业余爱好者谈文学批评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特好笑,权当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吧。
新苗圃2014-11-20发表
在挑剔的读者眼里,能挑剔也是一种水平的体现。
艾斯2014-11-20发表
回田地关于文学批评的话:其实我是没有资格来作文学批评的,无论是从创作还是从理论。但我想,既然称文学,当然得有文学的特质;而前面又有“澳华”或是“海华”的定义词,当然得充分体现这个定义词所要求的内容,以此与国内文学相区分。我想田地要求的“与澳洲生活相关的”就是这个意思,以前这里讨论过的“海华文学”并一些调查也大体是这个意思。说的不当之处,大家一笑了之。
艾斯2014-11-20发表
新州作协要出新集子,我想白伸手要书不好,于是写了前面一节,过后一想却似乎与澳洲关系不大,于是有了后面的一节,好坏算扯上澳洲了。难得编辑帮忙将这两节弄到了一起。
小花农2014-11-20发表
说得好!最后的结果呢?就是呼唤文学,呼唤真正的海外华文文学。
艾斯2014-11-20发表
再奢谈几句文学。当我写字的时候,我总想起以前打羽毛球。那时少不更事,自以为打得不错,结果被几位外面的朋友修理得服服帖帖;而那几位外面的朋友被一位15岁的省队二线小妹妹打得没有脾气。省队还有一线,省队上面还有国家队。所以,当我这样的海外文学业余爱好者谈文学批评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特好笑,权当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吧。
田地2014-11-20发表
欢迎艾斯投稿新州协文集2,欢迎艾斯呼唤文学,也欢迎艾斯批评——真正的批评。
田地2014-11-20发表
欢迎艾斯投稿新州协文集2,欢迎艾斯呼唤文学,也欢迎艾斯批评——真正的批评。
进生2011-06-17发表
(上文缺了中间部分,现补上,请原谅--进生) 只要問一聲“卡西諾的精靈”是什麼﹐您就不會猜錯他會給些怎樣的指導﹗   嘿﹗“卡西諾的精靈”!——那是賭場的一個養子﹗人面乳牛身般的寵物!——那是你能親眼見到的天底下最渴望發財的頂尖人物﹗——一個能精妙地闡釋骰子哲理的准學者! ——一個在賭場統計學家的微笑裡求取小概率事件的實驗員﹗——一雙最不嗑睡的眼睛﹗一聲最響的心跳﹗——一位在冰點和沸點間來回鼠竄的人材﹗ 象深海岩石上的扇鰓蟲﹐ 他的血液是一會兒紅﹐一會兒綠﹗——一個最頻繁核算自己財產的會計﹗——一種精簡成點線結合的生活方式﹐焦躁為“線”狂喜為“點”(按照幾何學的定義﹐點是沒有面積的)﹗——一種急迫地等待明天的希望﹗——一條內裡顛狂着骰子的脈搏﹗——一頁最清楚贏的次數卻省去輸了多久的記錄﹗——一種壓根兒不信自己低能的執着﹗——一團喜怒哀樂最頻密的人形載體﹐——一個啼笑皆非的現象﹕老奶奶搖頭嘆氣不想提起﹐小後生翹起拇指覺得算得上個人物﹗——一個奔跑在堤岸上的漁夫﹐為了那條深水裡的大魚﹐眼巴巴揣摩着那魚是逆流而上呢還是順水而下﹗——他是一條嚼不爛的雞筋﹗一襲家裡多餘的影子﹗一管牆基的侵蝕劑(無論是單身還是已成親)﹗一塊粘在心頭的悲哀﹗一對母親再不想流淚的眼窩﹗——一把敲擊船底的鑿子﹗一塊行船時隱在水底的暗礁﹗——一片從烏雲裡善見快樂的幻象﹗一點陽光下體會寒冷的敏感﹗——一個掙賭本久遠告別它卻是一瞬間的對比﹗一種因失落太多而無耐心重新規矩生活的精神生理現象﹗——一個讓沮喪壓垮了的暗暗哭泣的靈魂﹗一點被迫放棄發財夢時的隱隱錐心痛﹗一種想祈求原諒又太要面子的軟弱﹗一種再無法傾述的感覺﹑一種乾脆想死的渴望﹗   呵﹗“卡西諾的精靈”﹗一步之錯﹐千萬不要演變成一團從高處砸下卻不能象骰子般滾動的軀殼﹐導演一個要窮親戚湊錢料理的安葬﹗ 人说:。。。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