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中国人以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特别耀眼。先是习近平副主席高调访问美国,然后又是华人背景的林书豪在NBA上出尽风头,紧接着,财大气粗的中国政府又宣布要出手拯救欧洲于水火之中。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中国已经开始扮演大国角色了。
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或正在成为大国,不仅仅是因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还因为,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德国和日本,名列全球第二;还因为,中国是全球GDP总量排名第一的美国政府的最大债权国。一说到这个,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觉得腰杆儿特别地硬朗。
真就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那么,中国真的富到那种程度了吗?或者我们换一个角度,中国是怎样快速致富的呢?还有,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否有持续性呢?
刚刚看到一个资料,在今年一月份的财政收入排行榜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一线城市都排在末尾,而且出现了近年罕见的负增长。其中北京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重庆下降16%,上海下降7.4%。所以有人说,中国的地方财政如坐过山车,大起大落,让人心跳不已。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曾经对中国的GDP总量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一线城市,一下子就负增长了呢?答曰:中国的房地产紧缩政策。中国的房子太贵了,不仅早就和国际接轨,而且已经名列前茅了,老百姓买不起房子了,所以,就出台了房地产紧缩政策。那么,为什么房地产一紧缩(也就是政府不卖地了),经济就停滞不前了,就负增长了呢?答曰: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也就是GDP的积累),全赖卖地才得以实现。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当中国经济刚刚从全球经济危机中复苏,各项经济指标还远未乐观的时候,房地产业异军突起,推高了GDP。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万亿,其中有1.4万亿是卖地所得; 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更是高达2.9万亿。 现在我们该明白中国的GDP是怎样炼成的了——卖地。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想想就会明白,卖地——特别是抬高地价之后的卖地,实际上是把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掏出来,装进政府的口袋。所以有人说,中国现在是国富民穷,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国(甚至发达国家);所以有人建议,中国政府应该还富于人民——比如减税,这样,不仅能让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还能拉动内需,从而刺激经济发展。是为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