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视点

新闻视点

澳纽华文作品精选英译本征稿(修改稿)
作者:艾斯  发布日期:2013-01-23 02:00:00  浏览次数:4779
分享到:

        海外华文创作(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华文创作)是世界华文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广泛深入的关注。但是,几乎所有这些华文作品主要还是以华文形式出版,从而使其传播主要局限于华人圈子,按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学院院长希拉里博士的话说,大部分海外华人作家是“神秘的一群”。我们认为这种状况是不太正常的。如何将优秀的海外华文作品翻译成英文,出版出来,介绍给更广泛的英文读者,我们觉得绝对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我们也相信,这也是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为此,我们经过近半年的思考与探讨,决定从现在开始,面向澳大利亚新西兰华文作者,征集优秀的华文文学作品,并翻译成英文,正规出版发行。具体如下:

 
书名澳纽华文作品精选英译本(2013年卷)
 
征文形式题材不限。征文以小说为主。但同时也考虑诗歌、散文、游记等。
 
征文质量重在质量。这是您向英语世界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作品发表与否不限(凡已发表的请注明出处)。
 
作者要求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居住、生活、学习过的华人。作者需同意其应征作品可由编委会选用、修改(不同意修改者请注明)、翻译、在新西兰《新华文苑》及澳洲华文刊物、网站上(无稿酬)发表、并编入本书(无稿酬,但会获赠样书一本,一本以上者按半价购买)。
 
字数每人代表作品5000字以下(中长篇请摘选精华部分),诗歌不超过100行。总字数达15万字即考虑集结出版。
入选后给予通知。
 
翻译:将主要由编委会组织。同时欢迎鼓励作者自行翻译。更是欢迎爱好文学的英语专家和义工共同促进本项工作。
 
推介请相关大学学者专家撰写推介文章并向英文作者读者推广,同时推向英语社会图书馆、书店等。
 
赞助本选编翻译出版预算费较高,为此,我们特面向支持澳华文学的热心人士征求赞助。赞助者会在本活动的所有推介宣传活动中致谢,并在成书中专页致谢并作简略介绍。
 
截止日期自即日起到20135月底;或达到编委要求15万字。
 
新华笔会
澳纽华人作家作品精选英译本(2013年卷)编委会

顾问:陈顺妍(悉尼大学教授,高行健作品的翻译者)、何与怀(澳华文学召集人)、萧虹(悉尼大学中文系讲师)、希拉里(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学院院长, 麦可(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学院副教授)
 
(名单还在增加中) 
 
编委会成员:
 
艾斯 梅西大学讲师,创办《新华文苑》并主编
田地 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剧作家
张海峰 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院比较文学博士,《新华文苑》主编
黄惟群 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联系电邮: xinhuabihui@gmail.com
澳大利亚方面请联系田地: philtian368@hotmail.com

 




评论专区

艾斯2014-11-20发表
补充说明一下:编辑队伍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及素质,对澳纽文学有着一定的了解与研究。最主要的是,愿意为澳纽文学的推广尽心尽力。容以后具体说明。
这不是创举2014-11-20发表
请各位好好读读钱教授的文章《关于华人移民文学在一个英语主流社会传播命运的考察》看看前贤们的足迹。
进生2014-11-20发表
艾斯及相关的各位编辑先生/女士,客气了。各位所尽的心力,还将影响在海外谋生的年轻一代,记得很久以前了,有种担忧,说这些人在海外写呀写的,没有后来人跟上,前景堪忧。其实,思路拓宽点,将着眼点先放在自身这一代上,尽力得先自己尽力,自然带动起后代的力道也就大。我曾同安红谈起自己动手的原因,就是想赶在我女儿上中学前,有本我这个当爸的鼓捣出来的双语资料,交到她手里,即帮她把握英语写作,又让她知道她的父辈关心希望,思索,追求什么,化成中文文字是什么状态。好处多的是。对家庭而言,非金钱可以衡量。群策群力,相帮着,海外有的是出版自由,写作自由,思想自由,有什么梦想不能成真?我是寄希望数年之后,文友聚会,双语会成一个交流的热点,而年轻的一代会以更厉害的角色出现。这远比那种浅白而有点莫名的”黄皮香蕉“论要有活力与灵魂。至于起步时的不够老道,对我而言,不惭愧的,我是对女儿说,书中的错误,当你将来有能力时,定能彻底干净地消灭掉,这是”命令“。人都是”为人之子“,容易理解的。所以,新西兰专家及悉尼萧红博士何与怀先生担纲的这个创举,真是大好事。其道理显而易见,响应如此热烈,也是意料之中。
艾斯2014-11-20发表
感谢进生先生。进生先生,还有其他一些作家已经有英译本的创举。我们不揣简陋,也是为了澳纽文学的传播尽一份力。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短短两三天,我们已收到大量的优秀作品。期待更多优秀作品的加入。如果一本合集不够,我们可以根据情况考虑分类编辑。谢谢大家的支持!
进生2014-11-20发表
好事,绝对好事。顶。这一条路,走的人多了,就会成大家的“交流国道”。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