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乜辛然110、外语不救命
作者:苏诚忠  发布日期:2015-04-02 19:02:34  浏览次数:3124
分享到:

缺乏数学概念的作家容易编出远离实际的故事。比如,在抗日神剧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伏击时绝对不会先打指挥官,而是先打指挥官身边的一名士兵。这就是不懂数学的思路。在任何战斗中,指挥官的作用至少占50%,所谓,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占50%的不打,却打那占1%的士兵。因为导演知道观众没有数学观念。

民族文化的融合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但不会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比如,无论哪种民族文化中都不会讨论DNA的排列意义。也不可能有哪个地方语言描写过天体运行轨迹的焦点。因此多元文化可能对我们的认识有所帮助,但真正救命的还是深刻的思考,尤其某些问题成为中国独有的问题时。比如,中国目前一个致命的隐患就是养老金问题。没有数学的环境与修养,使得问题难上加难。世界各国对养老金的计算都很头疼,但是他们努力去计算,使得问题稍微得到缓解。可中国的人口比世界所有国家都多,情况比所有的国家都复杂。没有真正的精算师,不进行认真的计算,后果不堪设想。

从名家二十一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于文字的研究十分重视。而且,道德经在开场白中先讨论语言表达的能力、范围、过程和变化。但是,自从有了‘正统’学术以后,中国人开始贬低语言学的作用,把它称作‘小学’,而抬高大块文章的地位,称之为‘大学’。王蒙先生按照‘正统’思路对‘大学’学得太深,对‘小学’了解不多。是中国人不懂数学的最好范例。实践已经证明, 推崇外语的教育造就不了科学家,为什么不肯换一个思路?我们常说,对待‘吃亏’有三种态度:1、看别人吃一堑,自己长一智。2、自己吃一堑,长一智。3、自己吃一堑,还不长一智。为什么第三种态度就那么吸引人?

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是先把能学的都学了,然后寻找目标。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增加,当他博览群书后,已经失去创新的执著。另一种人,不爱学习,偏爱寻找目标,说他幻想也可以,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好目标,他便奋不顾身,比谁看书都认真、仔细、独具慧眼。所以,苏辙在十九岁那年说,‘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现在中国的教育,用‘背书’这座大山压垮了所有人的志气,这是最要命的。有志气的人,即使没学外语,到了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网上词典、翻译器理解外国文献。甚至短期突击外语。没志气的人,就是外语考一百分,几年后照样忘得一干二净。现代灌输式教育家一再强调‘业精于勤,荒于嬉。’可谁都不愿意说它后面那句:‘行成于思,毁于随。’没人思考,哪来的思想家?没人思考,‘精于勤’可能还不如‘荒于嬉’。这就是为什么精英主义必定失败的原因。在儒家眼里,慧施是‘荒于嬉’而他们自己是‘精于勤’,但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后,人们最终认清,儒家实际上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最大的障碍。而名家却不断提出科学的思考。也就是说,最大的祸根就是当年的精英主义。素质教育是另一块挡箭牌,既然作用是为了‘当箭’,那就不会有实际意义。

在讨论学习应该先‘渊'还是先‘博'的时候。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应该先‘渊'后‘博'可是学校教育的现实却只能是先‘博'后‘渊'。而且中国的博士是真正的博士,只博,不渊(指文科,如果文科不讨论数学,那么理工科讨论的数学就显得苍白)。西方的PHD 前面的PH代表哲学的意思,也就是所谓的‘渊’。这里要强调的是西方人的哲学包括数学,而中国的哲学不包括。所谓的中国哲学仅仅是处世经验,仅仅是经学而已。

北大哲学系的门口挂着(北宋)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一个国家的最高学府就只有这点出息,那老百姓还立什么大志呀?怎么会出现有突破‘往圣’的学者?这种墨守成规的想法,不要说万世太平,就是能让中国人不再挨打,老百姓不再吃糠咽菜都很难。想想养老金制度就明白,没有数学基础,所谓的‘立心、立命’不过是空话(书套)。

乜辛然说,“其实,惠施所说的‘指不至,至不绝’并不完全是指运动的物体。”说到这里,他用拂麈轻轻的点了一下茶几,“惠施的意思是,用任何实际的方法去表达一个确定的意思都不能表达完全,而即使当时感觉表达完全了,那么,时过境迁,背后又会出现很多别的故事。也许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它们看作运动的过程,用数字来表达它的替代品。首先要讨论一个运动的变化是不是有规律,如果有规律,我们能不能描绘这个规律。从而知道每个变化的瞬间。”

乐广说,“谈何容易,飞鸟和车轮变化得那么快,你怎么能够抓住它们的变化规律。即使有规律,那些瞬间也太多了,怎么描绘?”

乜辛然说,“诸位知道什么是逼近法吗?”

此时一人站了起来,乜辛然一眼认出,这不是刘赉吗,他说,“怎么是你,竟然歇业来这里听我们聊天?”

刘赉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却说,“道长说的逼近法是指用数学计算,将数值逐渐靠近极限?”

“正是”

众人奇怪的看着这位学者。乜辛然说,“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我新近结识的朋友,刘赉,刘天赐。他是数学大师刘徽之子。他比我讲得好,请他来给大家讲讲逼近法吧。”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