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音乐的过分解读造就了礼记中的‘乐记’和荀子的‘乐论’。到了曹魏时期,刘邵又写了一篇‘乐论’。引起一代文人用讨论音乐的方式研究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讨论来,讨论去,越来越向道家靠拢。因为政治上无所适从,所以,出世的言论特别有市场。
虽然如此,中国的国乐到了晋代后就没有什么发展了。因为创新和各种不良倾向都被儒家束缚了。阮咸代表的几乎就是古代最后一次乐器的革新。而现代解决民族问题的手段早就变成直白的经济互惠了。
说完了这位阮孚的身世,再说说他俩服用的五石散。这种药物在古代,起到了现代的摇头丸,大麻的作用。
曹魏末期,正始年間(240一249),大量拥护曹氏的文人被杀,被贬。于是,这些人从本来的‘入世’转为‘出世’,当时的文学称为‘正始文学’,这就是后来‘贵无论’的滥觞。
这股风气的带头人,除了竹林七贤外,还有一位,叫做何晏(195年-249年),字平叔。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世说新语》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言语、文学、识鉴、赏誉、品藻、规箴、夙慧、容止”各章节中都有他的故事。《三国演义》刚开始的时候,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十常侍,与大将军何进、何皇后明争暗斗,最后何进被害。这位何晏,就是何进的弟弟何苗的亲孙子。何进一死,何家衰落。何晏的父亲叫何咸,死得很早。曹操将何咸的遗孀尹氏纳为妾,因此当时还是胚胎的何晏一出生就成了曹操养子。
这孩子不但生来漂亮,而且聪明伶俐。 “夙慧”中说,何晏年方七岁,明慧若神,曹操很喜欢。有一回,曹操对何晏说,你就改了姓,跟着我姓曹吧!何晏听了曹操的话,想了一会儿,拾起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小圈,他自己站在当中。曹操看着就问他,‘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何晏抬起头说,‘我画的这个,是我们何家的房子。’曹操明白了他的意思,再也不提让他改姓的事了。在曹府中何晏的待遇和曹丕一样。最让曹丕不爽的是,何晏总穿和自己一样的衣服。何晏那么俊俏,自己成了《陪衬人》。曹丕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假子”。等曹丕当了皇帝,何晏这“假子”的帽子就更摘不掉了。
何晏白得像个玉人,周围的人就怀疑,他真有这么白?不会是擦了粉吧?在那时,男人擦粉不是什么稀奇事,曹植就喜欢往身上擦粉。这话传到魏明帝曹叡的耳朵里,为了弄清真相,他宣何晏进宫。寒暄一会儿,吩咐宫人,给何晏端来一碗滚热的汤饼,要他当场吃了。何晏一边吃,大家一边盯着他瞧。不一会儿,何晏吃得满头大汗,就一边擦汗,一边吃。他朱袖拂过之处,皮肤甚至比刚才更加白嫩、透亮。所有的人不得不服,何晏是真美呀,原装的。
何晏刚刚成人,曹操就把自己的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了他。“假子”一下变成了魏朝的附马爷。可他成天饮酒作乐,还不够刺激,竟弄了一种“神药”吃了起来。这就是后来风靡魏晋的“五石散”。
何晏自己说:五石散非唯治病,更觉神明开朗。其实,它就是当时的毒品。可见古今一样,颓废的社会,都要寻求毒品的刺激。既然是“毒品”,飘飘欲仙是一方面,那可怕的“另一面”也就不可避免了。据说,吃“五石散”是有严格规矩的,吃了之后,必须要吃冷食,喝冷饮,洗冷水澡,总之是越“冷”越好。“五石散”另有一个名字叫“寒食散”,就是这么来的。不过,只有酒例外,酒却一定得喝热的。因为他是大名士,当时的天王级人物,时人才趋之若鹜,争相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