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思维方法异曲同工,最后都需要学习各种知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古代的希腊与罗马的学术。古罗马的学习类似前者,而古希腊的学习类似后者。但最终,罗马帝国依靠纪律和法规的文明战胜了希腊发明和创造的文明。
清净山是学希腊还是学罗马好?这是个问题。当然,学到两家之长最好。但可能吗,会不会初衷是学两家之长,结果落得两家之短?两种都可以称为系统教育,但是,前者掌握知识的时间更短,更全面。遗憾的是,前者掌握了所有的知识后就失去方向。后者正相反,掌握的没有前者全面,时间也慢,但是就是因为有方向,因此走得更远。
管仲向齐桓公提出的教育方法是由父母来教育子女。商人的儿子经商,农民的儿子务农,读书人的儿子读书。这有一个好处,就是每个人一生的经验都会毫无保留的传给儿子,儿子也因为生活在这样的系统中而格外孝顺。可一个社会即需要走得远的人也需要走得近的人,这就是所谓的级配。所以,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干涉。
发明家的思维方法是首先从游戏或者日常生活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为了这个兴趣寻找解决的方法,或者对这个兴趣进一步的了解。为了进一步了解就要学习相关的一切知识,最后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知识都与自己的兴趣有关。可是,考试制度正相反,每次考试都是在问你知道的是否够多?这种方法教小学还成,到了大学,多有什么用,人类需要的是新东西而不是谁知道更多的东西。电脑时代,就更用不着这种死记硬背的能力了。
一个政权的存在是用精英的大脑来控制全局还是用全民的欲望来控制全局就是民主与集权的分水岭。为了抵消负面影响,民主国家极力发展高脑控制,而集权国家则希望全民更多的参与政治。
种种问题让乜辛然经常是彻夜不眠,但到了凌晨还是睡着了。
他从电脑上了解到最近朝廷发生的事情。299年阴历十二月,也就是乜辛然第一次来金谷园的前后。太子的大儿子司马 虨 生了重病。太子想为他谋求一个爵位。当时的皇帝司马衷什么都听皇后贾南风的。而皇后本来就想除掉太子,当然是没批。不久惠帝司马衷生病,太子为他祈祷祭神求平安。贾皇后听说后,就假称惠帝身体不适,宣召太子入朝。太子进宫后,皇后不见他,把他安排在另外的房间,派婢女陈舞假称惠帝的命令赐给太子三升酒,让他全部喝掉。太子推辞说喝不了三升,陈舞胁迫说:“不孝呀!天子赐酒而你不喝,难道酒中有脏物吗?”太子迫不得已,勉强喝完,于是大醉。(太子还是没明白,所谓孝治天下只不过是汉朝遗留下来的幌子,十年前,当贾南风杀杨太后的时候,从来没想到这件事)贾皇后让黄门侍郎潘岳书写了一封信的草稿,又让小婢女承福,拿着纸、笔和草稿,趁太子喝醉,诈称惠帝下诏命令他抄写,文中说:“陛下应当自己了断,不自己了断,我就要进宫替您了断。皇后也应该尽快自己了断,如不自己了断,我当亲手来了断,同时自己与谢妃约定,到时皇宫内外一起举事,请不要迟疑犹豫,以遭致后患。我在日、月、星三辰之下设盟饮血,皇天允许我担当扫除祸患,立道文为王,立蒋氏为王后。愿望实现,我将用猪、牛、羊三牲供奉北君星斗。”太子醉得昏昏沉沉,于是就照着写了。字有一半看不清,皇后描补成字,便以此呈交惠帝。
十二月阴历三十日,惠帝到式乾殿,召公、卿入宫,让黄门令董猛出示太子的信以及青纸写的诏书,惠帝说:“司马遹的信这样大逆不道,现在赐死。”把太子信及青纸诏书给王公大臣们传看,大家都不作声。张华说:“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自古以来,常常因为废黜原定的太子而导致丧亡祸乱。再说我朝拥有天下的时间尚短,希望陛下仔细考虑!”裴頠认为应当先检验传递这信的人,再比较核对一下太子平日的手书笔迹,不然,恐怕其中有虚假失实的地方。贾皇后就拿出太子写的十几张启事,众官员对照着看,也没有敢说不一样的 。贾皇后又让董猛假托长广公主的言辞对惠帝说:“这件事应当尽快决断,大臣们如有异议,应当按照军法处理。”大臣们商议到太阳偏西,还没有议定。皇后见张华等大臣态度坚决,害怕事情发生变化,就建议把太子贬黜为平民,惠帝批准了这个建议。于是派遣尚书和郁等拿着符节到东宫,废黜太子为平民。太子更换了衣服出去,拜接了诏书,走出承华门,乘坐粗陋的牛车,东武公司马澹带领一队兵士押送太子及妃子王氏,还有司马虨、司马臧、司马尚三个儿子到金墉城关押起来。
王衍上表请求让女儿与太子离婚,而皇帝司马衷准了这个离婚。妃子王氏(惠风)恸哭着回到娘家。惠帝处死了太子的母亲谢淑媛以及具有保林身分的,司马虨(太子的长子)的母亲蒋俊。
300年,正月,癸亥朔(初一),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