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乜辛然146、三进金谷园
作者:苏诚忠  发布日期:2015-05-22 20:05:58  浏览次数:2009
分享到:

使众人吃惊的是,贾谧一来就先和乜辛然打招呼,“乜道长一向可好?”

“托鲁公的福,还和往常一样。”古人见面先问身体是因为那时几乎没有什么医疗条件,生病是天大的大事。

贾谧,“道长果然神机妙算。”这话也许只有贾谧、潘岳和乜辛然三人听得懂。

他接着说,“不知道长今日有何赐教?”

贾谧的意思是问,“大吉的事情已经发生,该如何躲大凶呢?”

周围的人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

乜辛然,“赐教不敢,贫道想要一查废太子的心态才好寻找良策。”

贾谧对潘岳说,“应该的,应该的。足见道长办事谨慎。”

潘岳问,“但不知道长如何查法?”

乜辛然,“这个,贫道想要见废太子一面,当面探明。”

贾谧,“这个好办,我给你写一张字条,他们一定会让你和废太子见面。”

说罢,贾谧到石崇的书案上写了一张字条,交给乜辛然。

乜辛然问,“我听说,废太子年少的时候,也还算得上贤达,可如今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呢?”

贾谧说,“那还不是让他娘给带坏了?太子的娘、谢玖是屠夫的女儿,所以总和他娘在一起的太子也爱好卖肉。他还在宫中作买卖让手下人买卖酒肉,太子亲手拈量分量,斤两竟不差分毫。你说这样的人将来怎么担当国家重任?”

乜辛然笑了,“能切得一刀准,手拈量?这可够稀奇的。”

潘岳说,“要是他当了皇帝,岂不要,‘可憐夜半虛前席,不问苍生问肉皮。’”

听到的人都大笑了起来。

原来,这是汉代贾谊的典故,当年,贾谊怀着满腹的学问去见汉文帝。皇帝倒是很虚心,甚至探出身子听。可没想到,皇帝问来问去都是关于鬼神的事情。后来有人作诗讥讽,‘可憐夜半虛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和贾谧有什么关系?原来,贾谧虽然出身不怎么样,但少年好学,有才思。十七岁那年,变成一个文学青年。正好,贾南风政变,镇压了杨骏,并分享到了权力,此后再也没人敢说贾谧的出身了。那个时候,贾南风虽然有了权力,但是,司马亮(1)和司马玮(2)还在。贾后还不敢重用贾谧。因而贾谧心里也不太满意。逐渐的有人发现,晋武帝遗留下的皇家权威还在,这种传统意识使得皇后贾南风铲除两位王爷易如反掌,而两位王爷如果取代贾南风则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既然如此,就要抢先到贾南风的庙里烧香。不能直接拍马屁,就先从阿谀贾谧做起。于是这些人声称贾谧的文章华美,可与汉代大才子贾谊比肩。历史上常把贾谊和屈原相提并论。俩人都是身怀大才,不为朝廷所重用的历史人物。贾南风执掌政权之初,有人将贾谧与贾谊相比,暗示着朝廷应该重用贾谧才是。

这一拍正中贾谧下怀,虽然经历过被人讥讽的青年时代,但他毕竟还是一个浮华的后生。按耐不住寂寞的他,立刻“开门延宾”。此时,司马亮(1),司马玮(2)已经被镇压。而贾谧也立刻声价十倍,名利双收。当时人们最看重的两样东西‘财’和‘才’他都不能少。一方面购置豪宅和当时最庞大的私人歌舞伎队伍。另一方面广邀天下的文人名士。一时间“海内辐凑,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徒,莫不尽礼事之。” 从此看出,一个人的愿望是如何升级的。开始是温饱思淫欲,性要求满足后就想出名。司马亮(1)的死对贾谧不无影响。司马亮本来是晋武帝封的‘皇族宗师’,晋惠帝司马衷亲封的‘太宰’(帝师)。本来应该是全国臣民学习的楷模,怎么一夜之间就成了十恶不赦的反贼,立即处死?而百姓们对司马亮表现出来的爱戴,没能拯救他的生命,他最后还是被乱刀砍死。贾谧看到司马亮的命运,自己有些不寒而栗。不过,他还是看到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那就是,司马亮(1)临死至少还有人同情。不久,杀害司马亮(1)的司马玮(2)被杀,司马亮(1)得到平反。这件事使他感到人生的无常,及时行乐。这也是他购置豪宅以及歌舞伎的原因之一。

他组织的二十四友,仅仅是想从舆论的数量上占优势,这个组织比历史上任何文人团体人数上都多。但是,当他具体操作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人不买账。比如竹林七贤的刘伶就看不上他。王衍、乐广等清谈领袖也不拿他当回事,因此,他能找到的人,在当时只能是二流才子。今年25岁的贾谧,就是因为权势,被52岁的潘岳捧上天。

乜辛然说,“其实皇上要是懂得一些民生的知识也未必是坏事。”

贾谧,“那要看懂得多少了。我看他,除了卖肉以外就不会干别的了。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表演买东西,做买卖。而且还不顾每日清晨问候皇帝的规定。我说过他两句,可是被成都王司马颖听到了,不帮我说话,还说了我一顿。咱们这个大晋朝要这么下去可真没救了。”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