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乜辛然154、‘道治’与‘利治’
作者:苏诚忠  发布日期:2015-06-03 19:49:12  浏览次数:1990
分享到:

上文说过,当初贾皇后陷害太子司马遹的时候,还下诏令说,太子周围的臣僚不能与太子辞别送行。但却有人冒犯禁令去送太子。司隶校尉满奋将这些人逮捕。其中押送到河南牢狱的人被河南尹乐广释放。押送到洛阳县牢狱的人被贾谧释放。乐广也没有因擅自放人而受处罚。这是贾谧仁慈的一面,但就是这种仁慈才使孙秀后来可以拿这些人说事,说他们准备帮助太子造反。可见当时各种势力的打斗已经到了怎样的不顾信义的地步。做好人的被一个个的弄死,还有谁敢做好事?

而表面上孙秀还在和乜辛然论道,“乜道长是道家的人。你可知道五斗米教?”

乜辛然说,“略有耳闻,不过,还是不甚明了内中的奥妙。”

孙秀说,“这个五斗米教才是真正的为了‘世界大同’而努力奋斗的教会。”

“这话怎么讲?”

“五斗米教里面人人平等,官民的待遇一样。而且在历史上第一次把粮食和理想结合起来。所以叫五斗米教。”

乜辛然说,“我听说,入教的时候,每个人要交五斗米,是这样吗?”

“对啊,因为教里面大家人人都有饭吃。这些米是大家一起种的。那么,新加入教的人进去就白吃是不是不合理?所以,入教要交五斗米。”

学术界对这五斗米教,有各种说法,总而言之,都与张家人有关,张角,张陵,张修,张鲁,这些人大概都是张良的后代。所以,有人说天下第一姓是孔家,孔子的后人因儒教而延续,而天下第二姓就是张家,因道教而繁衍。历代的张天师就必须姓张才成。而五斗米教其实是张氏道教的一个分支。

乜辛然说,“你刚说的人人平等,我就不明白了,人人平等的话,谁来管别人?”

“我说的是在生活待遇上人人平等。”

“那么在权力上是不平等的?”

“那当然。”

乜辛然说,“那么说,还是不平等。”

“怎么讲?”

“你看啊,在教里面,所有人的钱和粮都由有权利的人来分配,那么,他不就可以分给你多些,分给他少些。分给你好些,分给他坏些。这不就是不平等?权利者还不是利用这种方式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比如,别人的屈服,比如,别人的女人?”

“这种事情虽然有,但毕竟是少数。咱们还是应该看主流吗。我们都是有道之人,哪里会想那些歪门邪道?”

乜辛然笑了笑说,“孙大人看过‘淮南子’吗?”

“大概翻过,不过没有仔细阅读。那上面说的事情好像和道德无关。”

乜辛然说,“其中有这么一段,不知道孙大人可曾看过。说是在周朝刚刚打下天下的时候,朝廷将两个最大的功臣封到两个最大的公国,一个是齐国也就是你们老家,是姜太公。另一个是周公姬旦,被封到了鲁国。”

孙秀说,“这个我知道。”

乜辛然说,“事后,两个人在治理国家的政策上有过一段争论。周公问太公,“请问阁下以什么政策来治理齐国?”太公回答,“以利治国,就是说,让大家在创造财富的道路上互相竞争,使得国家繁荣。”姜太公是个商人,他这么说,当然不奇怪。而周公听到后叹了一口气说,“这样看来,齐国将要大乱了。”姜太公反问周公,“那么请问阁下要以什么方针来治理鲁国?”周公回答说,“以道治国,也就是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先要以每个人的道德品质来衡量他所应得的报酬。”姜太公笑了笑说,“这样看来,鲁国将要变弱了。””

孙秀问,“那后来呢?”

乜辛然说,“后来,两个人的话都应验了。齐国是内乱不断,到了秦国统一前,齐国的国君已经不姓姜而姓田了。”

孙秀一笑问,“那鲁国呢?”说完,他也想起来,这话本不该说的,因为,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战国以后,鲁国根本就被人吞并,不存在了。

乜辛然说,“我看孙大人说的五斗米教的治国方针就是以‘道’治国吧。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没有竞争,大家都比着偷懒,这个国家会不会越来越弱呢?”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