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隐蔽在丛林里的遗迹-马丘比丘(2)
作者:萧虹  发布日期:2009-12-01 02:00:00  浏览次数:7603
分享到:

马丘比丘- 梦想的实现

为了去梦想已久的马丘比丘,去了以上本来没有打算去的地方。但还好这几个地方都给了我们以前没有体验过的经历。还看到了世界最壮观的瀑布。虽然走了弯路,却也很值得。

飞到秘鲁的库斯寇的前两天,我们就预先吃了预防高山症的药。这是第一次吃这种药,是否有用还没有信心。库斯寇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城市,曾经是印加人的国都。西班牙人占领以后,把自己的文化烙印深深地打在它身上。它的中心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的周边有好几个大天主教堂。尖塔林立,精美的雕塑点缀着建筑物,宗教气氛极为浓厚。除教堂外,其他民居也仍是古旧的样式。从我们下榻的楼上望下去,只见密集的暗红色屋顶犹如一片瓦海,也算是奇观。库斯寇的房屋大多数是建筑在印加人的屋基上的。可以看出印加人衔接无间的石工,与上面西班牙式样的建筑风格大异其趣。西班牙是最可恶的殖民者;他们往往把自己的教堂等建筑在当地的古建筑上,这是一种对别人的文化极大的凌辱,比拆掉那些古建筑还要难堪。以前在墨西哥已经见过他们把教堂建筑在马雅人的金字塔上,在印加的古都库斯寇他们也是一贯作风。库斯寇的人,几乎都是黑中透红的古铜色皮肤,应该是印加人或他们的后裔。然而他们都操西班牙语,印加语快要消失了。而且他们也都笃信天主教,几百年来完全接受了殖民者的语言和宗教。 

 那天正值库斯寇的保护神圣撒巴贤的生日。广场上聚集了很多善男信女,还有警察维持秩序。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在铜乐队奏着本地色彩浓厚的音乐声中,从圣撒巴贤教堂被抬出来游行,然后又恭恭敬敬地倒退地被抬回教堂。

 

清晨,坐上第一班火车往马丘比丘。火车走“之”字,为的是渐渐往上爬,因此出现很奇怪的景象,一会儿库斯寇城在左边,一会儿它又在我们的右边,如此倒换了不知多少次。火车终于达到一定的高度可以直走了。起初,看到的是城市的背面,房屋很挤,显得十分脏乱,到处都堆积着垃圾,出了城以后,房屋稀少起来 ,田地种着玉米及其他作物,牛羊在晨光中上吃草,才觉得较为舒畅。不管是耕种了的田地还是原野,都是葱茏茂盛。陡峭的山峰在铁路两旁拔起,像翠屏一般,想起中国翠屏山这名字的贴切。在其中一个山坡上,接近山顶的地方,有一间古印加遗址,其实当导游指给我们看时,只能看见万绿丛中一个微小的黄点。此时,我们可以感觉火车又在往低处走,因为在一边流着的乌茹班马河流得很急,显示它在往下流,地势在不断地降低。它像一条弯弯曲曲的黄色缎带,在我们的右边蜿蜒着。 

在火车上,女导游谈到马丘比丘的发现。她说其实“发现”这个词很不恰当,因为印加人本来就知道库斯寇周围有很多古迹,不过没有能力,也没有觉得有必要去发掘它,这是文化观点的不同。我了解她的意思是:西方人热衷考古学,考古学者以发现新的遗迹为己任,但印加人却持有对古迹不加滋扰的看法,故明知什么地方有古迹也不去挖掘。我不知道她的说法是印加人为争回面子在自圆其说还是真实情况,只好存疑。我很能了解一些古老的国家,对古迹被外国人霸占其话语权所感到的痛心疾首。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敦煌卷子被列强据为己有,不正是另一些很好的例子吗?不管怎样,事情是这样的:耶鲁大学的一个年轻的考古学者海岚丙根1911年在秘鲁的森林中搜索古代遗迹,发现了这个废墟,他打电报给耶鲁,要他们寄钱来把周围的丛林清理,于是这个消息轰动世界。每年到这个高原来瞻仰马丘比丘风采的游人不绝于路,超过百万,以前条件困难,游客多要沿着古印加路,步行三,四天才能抵达遗迹脚下。我们是年事已高,而且二人都动过大手术,否则也极愿意作这样虔诚的朝圣之旅。 

火车总共走了三小时多,终点是一个叫温泉的小镇,是马丘比丘山下最近的市集。从这里还要坐旅行社预备的小巴沿着险峻的山路上山。本以为很快就到,谁知弯弯曲曲地还走了很久,许多急转弯的山路,险象环生。 

终于看到久已神往的马丘比丘废墟。站在眺望马丘比丘全景的起点,不知 心里是什么滋味。有时想像太久的景色,真正在眼前却觉得失去了光彩,但马丘比丘没有让我失望,也没有超过我的想像,就和照片上的完全一致。左边的石筑废墟呈现着浅黄色,由低向高伸展,大概到右边耸立的青山一半那么高。在废墟中间,有梯田把废墟隔断为左右两边。废墟是密密麻麻的一间接着一间,山是清爽的线条,并不算太高,但纤瘦而挺拔,对称地像一顶倒扣的高高的尖帽或一根指向天空的手指。如果它太高,就不能和废墟在同一画面出现,而废墟的范围太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然而它们就是如此天造地设的一对:一黄一绿,一高一矮,一宽一窄,一边是人造的,一边是天然的,构成一幅平衡又对称的画图。我不懂绘画学,不知道它符合了什么构图的原则,只觉得它是最完美的艺术品。废墟右面的突兀有型的山,叫怀那比丘,是“年轻的山”的意思,而废墟后面那座较宽较平的山才是马丘比丘,是“老年的山”的意思。由于它隐在后面,山势并不挺拔,显得比较平淡,又不和废墟在同一平面,所以不‘上像‘,在我们熟知的画面里我们只注意到怀那比丘的身影,因此误以为它就是马丘比丘,反而对真正的马丘比丘不置一顾。 

废墟在马丘比丘山下的一个缓缓的山坡上。是由一群数以百计的小房子组成,覆盖面扁 而宽。左边开始的地方较低,右边接近怀那比丘的地方建筑开始依着山势向上伸展。这些房子有的独立,有的相连,但都隔得很近。有的仅容数人,有的能容数十人。至于它们的用途,至今说法不一。虽然有类似皇宫,公主宫殿,神庙,陵墓等名称,但也许只是后人凭想像附会的,不能作准。我们首先急走上几十蹬台阶,到一间名为看守者的小屋。这是已经还原了的屋子,屋顶盖上了草顶,据说原来所有的屋顶就是草的,早已不见 了,但下面的建筑却是完好无损。这个小屋一面敞开,对着来路,如果有敌人袭击居高临下,远远就可以看见。另一面的墙上,开了三个狭长的窗,对着梯田,守望着终年不断的作物。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步上了印加人据说费了两百年才修建好的石径,高高低低地穿行在废墟中间。导游给我们两个选择,其一是浅尝即止,其二是"长路"。起初我们在犹豫,不知长路是否吃得消。但是回想在库斯寇并无不良的反应,既然万里迢迢来到,如果不尽量看遍这个独特的古迹,体会它神秘的气氛,岂非入宝山而空回?所以决定即使是勉力也要为之。"长路"果然挺吃力,天下着微雨,石阶还有点滑。路上遇见印加人放牧她们的丫马,或曰驼羊,驯良可喜,忍不住想去抚摸它。。 

这些遗址有些有门有窗,有些却是三面有墙,一面敞开的,可见并非都是民居。有的墙上挖出像神龛一样,显然是用于祭祀的,由于没有出土过神像,可能是放置祭祀物的。据考证,在太阳神庙的 长方形窗,恰好是人的眼睛的高度, 而方向是对准太阳,每年冬至的第一线阳光就从这里射进来,还有其他的窗对准月亮或某个星辰,角度一分不差,可见先人的天文知识的先进。印加人宗教信仰很深沉,他们崇拜自然,日月星辰,以至于山,石,树木,动物都是神,当然是以日神和月神最高,但他们上面还有至高无上的造物神。所以那些开了窗的建筑都是专门观察某个星体的。我们还路经一块很奇特的石头。它的形状和方位恰好像南十字星,大概也是祭拜的对象。在遗址的最右边,稍微离开建筑群。有一条通向最高点的长长的石阶,一个建筑傲然独立在终点,它就是一个综观天象的圆形天文台。旁有一块浑成的巨石,雕刻出一枝突出的短柱,一说是观察日晷,他们的日历就是根据这个日晷计算的。一年四季的耕作都是依照它的指示来进行的。不过另一个说法,说它是太阳的栓马柱。这使我想起青海人把一根石柱视为格撒尔王栓马柱的传说,显然前者是出于科学的说法而后者是一个出于神话的说法。但是我觉得二者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由不同的人提出的不同的说法,或者是对不同的对象所作的不同解释。当时的学者或对有教育的人采取前者,而对当时一般人民,由于宗教的需要,采取后者。                

马丘比丘真正看出是居住的房子不多,有一排数间房子被称为“太阳神的处女”的住所,据说是挑选纺织的巧手在这里织出祭祀礼仪所需要的精美织品。另外在太阳神殿相连处有一个唯一超过一层的建筑,是依基石建筑的唯一半圆形建筑。它是给一位地位崇高的女祭师或公主住的,她负责教导那些纺织的年轻女孩。还有一个被称为皇宫的院落,虽然有好几间房子,但和一般人所想像的皇宫,相距甚远,估计只是高级祭司的住所。因此我们的导游说马丘比丘并不是一般的城市,一方面民居很少,另一方面从附属的梯田所能出产的粮食和山上水源看起来,仅能供给两百到五百人使用,它应该是一个高级学府或研究机构,当然那时的知识是和宗教分不开的,所以宗教 气氛也特别浓厚。她说住在这里的人,可能都是很有智慧的人,看起来,马丘比丘的社会,妇女占的地位并不低下。她们在这个最高学府还能占一席之地,并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回来后,丈夫问我依我看马丘比丘为什么令这么多人倾倒?它的最大价值在哪儿?我竟一时答不出来。由于我一向对马丘比丘都是一往情深,没有经过大脑,现在我认真地思考一番,觉得马丘比丘之所以吸引这么多人的原因,可能是大多数人跟我一样,对它一见钟情,第一眼就被它那完美的画面着迷。 

但当然它还有更深层次的魅力。它的地理位置是其一。在这样一个高原地带,又在一个山梁上,建筑这样一群石头的房子,而且很多是用巨石为材料的,在没有铁器和车辆的运输的情况下,要动用多少人力财力才能完成!再进一步说,这些建筑的设计令人称叹。几乎没有一间是简单的平平整整地堆起来的,往往是镶嵌着一块形状特殊的石头,例如利用一块原来不工整的大石做门或墙的基础,其他的石头就必须将就它的不工整去削磨,以求能与它一丝不差地契合。不管石块怎样形状各异,所有石与石的接口都纹丝不差,不用坭水就紧紧地贴合,再高的墙也不偏不倚,稳如泰山。有人夸张地说石与石之间的缝隙,连一只蚂蚁也爬不过去。 

如果从历史的远久性来看,马丘比丘并不能比埃及的金字塔或中国的万里长城,只相当于我们的宋代。之所以这么为人看重可能在它的保存完整这一点。除了一个例外,所有的建筑一千多年来,经历过风雨飘摇和地震,没有歪斜倒塌的情况,都坚挺地矗立着,看样子,再过一千年,马丘比丘仍然会矗立在这山梁上,与旁边的青山共老,永远构成这幅最完美的画面。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