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对雕塑没有多少关注,但到澳大利亚看了街头、公园、校园、展览馆等处的雕塑,这些雕塑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就是对雕塑艺术美的关注。通过对《马修·弗林德斯雕像》《巴尔扎克雕像》《圣乔治骑马搏龙雕像》《蜥蜴先生驮着小坚果》《亚奇伯德喷泉》《皇家展览馆》等一系列雕塑作品审美,结合这些雕塑作品阅读了美国W.J.T.米歇尔《图像何求》、英国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和一些图像学、雕塑艺术的著作,我对雕塑艺术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所以,在写完《墨尔本和悉尼的雕塑艺术》之后,我对雕塑艺术作了以下思考:
什么是雕塑,马丁·海德格尔在《艺术与空间》里说:“雕塑:在其规定地点的工作中体现存在之真实。”雕塑是媒介中在建筑之后最古老、最保守也是最顽强的高度真实又高度理想化的艺术形象。
雕塑是一种古老的存在。这个论断是有根据的,《圣经》上说,上帝用尘土按自己的模样创造出世上第一个男人亚当。瓦萨里说:“神创造第一个人所用的材料就是一块黏土。”是的,普罗米修斯按照自己的形象用一块黏土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亚当和夏娃还是两个泥塑小人,而当这两个泥塑小人被创造者吹进了生命的气息之后,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思想,就有了自己的欲望,就有了反抗精神。所以受到了惩罚,离开了乐园。除了普罗米修斯用黏土造人,还有霍皮人传说中被大精灵激活的泥塑;雕刻家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一个真人大小的美女,肤白胜雪,身姿窈窕,于是他就爱上自己创造的美女雕像;女神维纳斯非常同情皮格马利翁,给这件雕塑赋予了生命:这位美女成为皮格马利翁的妻。无独有偶,中国神话也载有女娲“抟黄土为人”的说法。所以说雕塑是一种古老的存在,创造了人类。在后来这古老的艺术不断地被发扬光大,其优秀作品蔚为大观。
雕塑是一种物质的存在。铜、铁、铝、砖瓦、石膏、玻璃、象牙、玉石、石头、木头、树根、皮革、竹子、陶瓷、水泥、黏土等都是雕塑的材料,雕塑本身是物质的,总是以物质性的客体体现,以物体现;没有了物,就没有了雕塑和雕塑艺术。或者说,没有了表现形象的物,也就没有了物的艺术形象。每种“物”都有它自己的特质,只有当雕塑作品直接地与材料发生关系时,这“物”才能作为观念的一部分发挥作用。从黑格尔的艺术史发展观来看,艺术从作为三维造型的“建筑”开其端,接着就是三维造型的“雕塑”,第三才是二维的“绘画”。“建筑”和“雕塑”都是空间艺术,都是城市环境的空间造型媒介。建筑是城市的标志,城市雕塑则是现代都市的文化的标志。所以,雕塑更具有文化性。雕塑的基础就是它的物质性,文化性是靠它的物质性来表现的。雕塑的质料就是“物”,就是物质材料,这是雕塑艺术存在的前提。正是雕塑的“物”,才使得雕塑可视可触,是立体的艺术形象。“雕”是指在硬质材料上进行加工创造;“塑”是指用软性材料按照艺术构思的形象或观念堆积捏塑。根据物质材料,我们可以把雕塑分成玉雕、钢雕、铜雕、木雕、铝雕、石雕、竹雕、蜡塑、陶塑、泥塑等。
雕塑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先允许我引用一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话:“一旦(桌子)作为商品摆放出来,它马上就变成了超验的东西。它不只是四腿落地,而且,在与所有商品其他商品的关系中,它还倒立着,从其木头大脑中生发出荒诞的思想,远比‘转表格’美妙得多。”也就是说,这“物”是有意义的,具有了“生命性”,能够引起生命的活动。涂尔干在谈到图腾时说:“(图腾)就其本身而言,护身符与许多其他物品一样是木制或石制物品;它们区别于其他世俗之物的唯一特殊之处,是它们上面刻着或画着图腾的标记。那个标记,而只有那个标记,赋予了它们神性。”雕塑作品是一个有意义的存在,它可以改变一个地方的意义。如海德格尔所说,雕塑物体将地点“任命”成一个人类的位置、一个聚会的地点,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地方。优秀的雕塑作品,总会对它周围的空间拥有强大的艺术“统治力”。悉尼海德公园的亚奇伯德喷泉,本身就是一个公园景观,但放在这里,通过太阳神阿波罗、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神祗潘、希望英雄提修斯等铜雕像的生动的动态传递,把对残酷的战争的纪念融进了古希腊美丽的神话,就突出了“一战”中法澳联盟牺牲精神的光彩照人,使这个地方具有了德性光辉。对于这一点,华莱士·史蒂文斯用一首诗作了形象的表达:
地点:作为雕像的地方
坛子轶事
我在田纳西放了一个坛子,
它浑圆,在一座山上。
它使得零乱的荒野
环绕那山。
荒野向它升起,
在周围蔓生,不再荒野。
坛子在地面上的浑圆,
高大,如空气中的一个港口。
它统治每一处。
坛子灰暗而空虚。
它并不释放飞鸟或树丛,
不像田纳西别的事物。
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这首诗,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单独的雕塑作品对一个地点所产生的影响。“孤独的事物,尤其是当它作为一个见证者或带有训诫意义而存在时,可以改变一个地方的整体意义。”(W.J.T.米歇尔)这个“整体意义”,我们也可以称作“视觉霸权”。
雕塑是一种空间的存在。“空间艺术”一词源于德语Raumkunst。造型是空间艺术的必要手段和必备因素,造型艺术必然存在于一定空间中,因而空间艺术的本质是对造型艺术存在方式的把握。绘画也是空间艺术,但绘画的空间性质依靠视觉;而雕塑的空间性质除了视觉外,还分别依靠触觉和运动觉。雕塑作品总是要获得一个地方,总要获得一个位置;但同时,它也向欣赏它的人提供了一个思考和感觉的空间。这就是雕塑空间关系:到实体和虚空、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雕塑艺术家总是如美国的艺术理论家W.J.T.米歇尔所说:“将自己完全浸入、包裹、埋葬在他的材料里。” 这正是向欣赏作品的人提供思考和感觉的空间的基础。雕塑为具象的物体形成,以实空间为主,伴随着虚空间,所以说又是立体艺术。雕塑,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形体所占有的空间,而是指形体和一定范围内的空间的总和。
雕塑是一种语言的存在。雕塑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实现情感和思想的沟通和交流。雕塑语言的要素有形体、体量、空间、环境、材料、肌理等,这些语言要素集中、单纯和凝练地表达作品的纯粹精神。雕塑的语言形式包括形体语言、空间语言和材料语言,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语言审美表达。随着科技发展,出现了动态雕塑,雕塑由三维向四维转变,“时间”成了雕塑语言的一部分。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说:“思想只存在于物中。”这是真理。
写完这篇文章,也刚刚读完英国沃特金·坦奇写的《植物学湾远征亲历记》和《杰克逊港殖民全记录》,这两本书记叙了英国向澳大利亚殖民的“第一舰队”航行过程及到达澳大利亚后头四年在悉尼的殖民拓展情况。这些陆战队队员和被流放到此的囚犯,在亘古荒芜的“南方的陆地”上,开拓出第一块土地,搭起第一个帐篷,种出第一块玉米地,结出第一串葡萄,想到现在悉尼和整个澳大利亚的城市高楼林立和街头、公园、学校和广场布满雕塑,这些雕塑以艺术的空间形态反映了231年前和231年中筚路蓝缕者的身影、精神和信仰。澳大利亚各个城市的雕塑所“统治”的艺术空间,都是澳大利亚拓荒者和建设者的精神栖息之地。
二〇一九年三月十三日初稿 二〇一九年三月十五日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