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餘年前對日本抗戰八年,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慘烈的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八年裏發生了數不清可歌可泣的事。但對於六十五歲以下的人,並無切膚之痛,彷彿是好遙遠好飄渺又事不關己的前人經歷。
童稚期就從父母口中知道、因為日本侵略、故園民生凋敝而令父母遠走異國他鄉;每提起倭寇在南京大屠殺,先父必咬牙切齒令我印象深刻。小心靈竟莫明敬佩那班抗暴英雄,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拋頭顱洒熱血,常興起余生也晚之慨、不然也可仿效諸先烈投戎殺寇。
南越華埠平泰義祠有抗日十七烈士墓,每參加送殯至該義祠,必向烈士墓碑鞠躬行禮,以表敬意。離開南越三十載,往事早如煙塵飛散無蹤了。新鄉澳洲只有追思越戰陣亡戰士,與中國抗日絲毫無關。
沒想到「四海作家雲南采風團」四月八日清早從騰衝住宿酒店出發,首站竟然是到離城西側的「國殤墓園」,向當年收復騰衝英勇殉國的三千餘烈士致祭。
鄧友梅團長與陳志鵬副團長帶領下,由簡鳴中校與傅雯藝警官扶著大花圈代表國內作家、旅美資深作家簡宛女史與新加坡作家尤金女士持著另一個大花圈、代表四海作家團前往祭臺「忠烈祠」獻禮。全團數十人眾列隊步上石級,到達山頂大殿正門前,四位代表將花圈恭敬獻上,大家向烈士們行三鞠躬禮,儀式莊嚴隆重,禮成後各自到墓園瞻仰。
這個墓園佔地近八十畝,除了安葬三千餘位中國遠征軍抗日陣亡將士外,還埋葬了十九位盟軍官兵。在一處不起眼的山地,居然還有個墓穴、碑石刻著「倭
塚」,想是將倭寇屍骸集體埋葬了;可見中國人的寬宏大量,並沒有將凶殘敵人暴屍荒山野嶺。
忠烈祠堂上正中,高懸國父 孫中山先生遺像、兩旁竟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和國民黨黨旗,真令海外華文作家們大感意外。地方領導尊重歷史事實,因為這座墓園是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在當地人民大力支持下,花巨資為烈士們修建了這永遠安息墓地。
更不可思議的是文革期,「忠烈祠」居然沒被那班無法無天的小鬼們破壞,可見烈士英魂有靈,庇佑了祂們安息之地。加上地方政權開明,實事求是,不以意識形態強分「敵我」,才能在孫中山先生遺照兩旁分掛那二面旗幟。騰衝有如此開明領導人,應予宣揚表彰;今日海峽兩岸融冰,意識形態已淡化,能彼此尊重,更可增加互信及合作。
墓地分佈山陵四方、排列整齊,墓碑是姓名和軍階,尉級以上軍官們埋在同一山丘,士官及士兵則分佈其餘山陵。我瞻仰著這些烈士們一個個簡陋的塚穴,默默向英魂致以最祟高的敬禮,表達一位海外炎黃子孫對抗暴烈士的尊祟。
讀到石刻文字「答田島書」,是騰衝淪陷後,進入高黎貢山組成戰時縣政府的張問德縣長所撰,這篇傳世文書是回應佔領騰衝的日軍行政首長田島的勸降信,文氣大義昭顯,抄錄部份如下:
「、、、、騰衝人民死於槍刺之下,暴露屍骨於荒野者已逾三千人,房屋毀於兵火者已逾五萬棟,、、、而尤使余不忍言者,則為婦女遭受侮辱之事。凡此均屬騰衝人民之痛苦,余願坦誠向閣下說明,此種痛苦,均係閣下及同僚所賜予,均屬罪行。、、、由於余之責任與良心,對於閣下將提出之任何計劃均無考慮之必要與可能。、、、、」讀來盪氣迴旋,是一篇上上佳作的正義檄文。
這位年逾花甲才請纓擔任抗戰時騰衝縣長的張問德先生,在抗戰勝利後甘於淡薄,即辭官歸隱直至瞌然離世。他不但是抗日淪陷區縣官的楷模,也是中國讀書人的好榜樣。我站在石刻文章前,邊讀邊遙念這位民族英雄的崇高氣節,敬仰之情難掩,唯有向碑文鞠躬、以表恭敬。
離開國殤墓園後,轉道參觀和順「滇緬抗戰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在二零零五年七月七日才開館。展出五千件文物及圖片竟都是段生馗館長的私人收藏,他花費了二十餘年歲月收集倭寇罪行罪証,目的就是不想讓這段日軍侵略滇緬的惡行被歲月沖淡。參觀者莫不被帶回當年抗戰那沈痛的史實所震撼、為日軍暴行所激憤。
騰衝先賢有張問德先生如此大義的縣長,當代有段生馗先生這般熱心維護史實的館長,都值得我們學習與尊崇。難怪四海作家們紛紛要求與段館長合影,樸實無華的段先生笑吟吟的來者不拒,一一滿足了各國作家們的願望,才親送大家離去。
有機會到保山觀光,切記要去騰衝「國殤墓園」憑弔先烈,也勿忘去和順「滇緬抗戰博物館」看看那五千件展品,包管看後對一甲子以前在中國邊陲雲南保山、我們同胞與美麗家園被倭寇侵凌的血淚史實有深入的認識了解。
保山離昆明498公里,乘巴士六小時;空中距離只有360公里,飛機航行四十五分鐘,保山有班機飛昆明、廣州。從保山乘出租公車“的士”到騰衝城區起價只要五元人民幣。昆明每日均有直達騰衝縣的班車,陸、空交通非常方便,去雲南觀光,千萬勿要錯過前往拙文所介紹的點景。
二零零九年四月廿十八日於墨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