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东周三味》第一篇 周宣王决战亡国兆
作者:宣言  发布日期:2013-05-26 02:00:00  浏览次数:1806
分享到:
【引子】
 
       在正式讲及东周列国故事之前,有必要把西周的一些大事简要交代一下。
       尽管周朝只是实行分封制的朝廷,但从周文王开始算起的前九代周王,还是拥有天子的权威;到了周夷王就不行了,他本人昏庸无道导致治下混乱,臣民怨声载道。相反,许多诸侯国的实力却渐渐强大起来,诸侯对周王也就不怎么给面子,周朝制订的礼仪开始混乱;到了第十一代的周厉王情况更糟糕,他暴虐无道被起来造反的国人放逐,差那么一点点就被灭国。
       所谓的“一点点”,就是有了周、召二公(辅助周王最重要的两个大臣)齐心协力辅国十四年,并扶持太子姬靖登基。
       姬靖就是本篇的主角周宣王,本故事系列将从周宣王这个西周倒数第二个天子的故事说起。
       本篇故事的题目叫做《周宣王决战亡国兆》,中心内容就一定是“决战”。
       那么,周宣王作为一个堂堂大周朝国王为啥需要参与决战?
       因为周宣王的末年碰到了强大的对手,这对手是亡国兆。亡国兆让他殚心竭虑,殚心竭虑让他得病,得病让他离开大千世界。
       周宣王是跟什么样的亡国兆决战?决战的过程怎么样?下面就来一一叙说。
       大凡能被追缢为“宣”的君主都是比较有作为的,周宣王也不例外,他堪称西周的中兴之主。
       周宣王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六年,从登基开始就下定决心要当一个明主。经过四十年殚心竭虑治理,终于把颓相毕露的王朝推向中兴,他的愿望实现了。
       王朝中兴之后,作为帝王原本应该享享清福,即使不奢侈纵欲,但多娶几个老婆,或者找小姐洗洗脚、按按摩也是人之常情。可惜这现代老百姓能够享受的清福,堂堂的周天子竟然没有这福分。
       原因在哪?在于新敌人的出现。这敌人让他在人世的最后六年从未消停过,一直在殚心竭虑搏斗。这可恶“敌人”不是具体的人,说是“东西”更恰当。是什么东西呢?是有所感但又不着边际的“兆”。什么兆?亡国之凶兆!
       任何一个君主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大好江山会断送,所以周宣王面对亡国兆这个特殊的敌人,更是不遗余力的投入战斗,他要让周朝这参天大树永远不枯、不倒。可惜决心虽下定,但万难难排除,最终是被敌人打败牺牲了,他带着深深的忧虑离开了大千世界。
       周宣王是从他在位的第四十年(即公元前787年)开始遇到对手的,当时的他还想要继续振兴大周王朝,策划向抗命的姜戎(在周朝西北方)用兵,由于兵力不足准备到太原征兵,这个时候他第一次碰到亡国征兆。
       那是有一天,周宣王坐着车辇(音nian)路经集市,在他眯着眼养神的时候,碰到一大群孩童在唱一首歌谣,歌谣是这样说的:“月将升,日将没。檿(音yan)弧箕箙(音fu),几忘周国。”
       这童稚歌声虽不悦耳也不刺耳,刺耳的是歌词。歌词的前三句还可以忍受,最后“几亡周国”四字却刺耳得很,犹如锥子在周宣王的耳朵深处狠狠扎了四下,扎得他的心也痛了。
       周宣王在想:“这歌谣是从哪里来的?谁有这样的胆量?”
       当时他只是从“人为”方面去想,所以被锥子刺中后的反应是怒!怒气冲冲的下令追究这歌谣的由来。
       下属接到命令向谣言散发地冲去,抓住了两个逃得慢的小孩过来。
       小孩子跪在宣王的车辇前,其中的一个口齿倒也清楚,他向周宣王说:“那一天,我们在玩耍的时候,也不知怎么就有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的孩童来到我们身边,他身穿红衣红裤,教我们唱了这歌谣之后就再也见不到他了。这不,现在所有的孩童都会唱了。”
       周宣王听后在车上沉思片刻后才摆摆手让小孩回去,闷闷不乐的驱车回去。没想到才过了几天,不单单是小孩了,几乎所有的市民都知道有这么一个歌谣。
       对此,周宣王开始有了忧虑,因为这几天他暗中派人四处寻觅红衣孩童,但一直不见踪迹,好像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一样。
       大凡人对自己不知底细的事物都容易产生担忧、恐惧,周宣王把歌谣事件来源从“人为”的初想转向“天意”,这么一想,“几忘周国”四字又刺了他几下。上次被刺后是怒,这次被刺的感觉是痛,痛得他反胃想呕吐。
       为了对童谣的消极影响做一个评估,周宣王召来负责预测吉凶的王室太史伯阳父。
       太史听后回答:“大王,这‘日’代表阳,‘月’代表阴。阳是男,阴是女。这歌谣有‘女主干政’之虑呀。”
       伯阳父说了这一席话后有些担忧的望了望周宣王的脸,见他虽面无表情,但还没有发怒的迹象才继续说:“檿弧是桑木弓,箕箙是用野草编制的箭袋,依臣推断,‘檿弧箕箙’是暗指桑木弓,也就是说这征兆与桑木弓和女人有关系,请大王明察。”
       宣王听后疑惑的说:“孤之王后从不干政,哪来的‘女主干政’?既然跟桑木弓有关,孤决定停止征兵,你看此兆能否消除?”
       太史回答:“大王,恕臣直言,臣夜观天象,国家未来确实堪忧,这歌谣说的是‘月将升,日将没。’也就是说还没有出现,这兆不应该应在大王后宫,也应该跟具体的桑木弓没有关系,还是请大王勤修德政就是了。”
       太史是臣,他暗暗劝宣王顺应天命,宣王是君,又怎么愿意轻易言败、坐以待毙?
        古代帝王对“人”拥有无上的权力,所以很容易膨胀到“人定胜天”的程度。周宣王虽是有为之君,这次也犯糊涂了,他决定要靠人力来与亡国兆决斗,用自己的努力来破除这该死的亡国征兆。
       周宣王心想:“既然歌谣所泄露的天机是跟女人和桑木弓有关,那就要特别提防一切有怪异行为女人的出现,并且消除所有桑木弓。”
       有了这么一个想法,周宣王决定停止对姜戎用兵的计划,因为用兵离不开桑木弓。
       同时,他亲自主持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对桑木弓的管理办法》,严令收缴、销毁所有的桑木弓,并且禁止再制造、贩卖。
        令周宣王想不到的是“歌谣事件”还没有降温,却紧接着出现了“怪胎事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
       这一天,周宣王回到后宫,姜王后神秘的向他禀报:“大王,宫里出了怪事,幽宫里的一个老宫女,竟然在怀孕了四十年后于昨晚突然生下一个女婴,真是怪异呀。”
       宣王已经被歌谣弄得神经过敏了,一听到“怪异”、“女”这类字眼就跳起来:“那个女婴呢?”
       王后说:“妾身以为此婴必是妖孽,已经令人抛到清水河里了。”
       既然认定是妖孽就不能掉以轻心,周宣王要确认女婴的生死,当即派人去探视那个被丢弃的怪婴,紧接着自己来到囚禁老宫女的幽宫,他要亲自了解怪胎的底细。
       老宫女被关在幽宫长达四十年,已经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了,她见大王突然“光临(四处寒风袭袭的)寒舍”诚惶诚恐。
        宣王倒没有发怒,只是平淡的说:“你不用怕,把这次生产怪胎的前前后后说给本王听。”
       老妇太长时间没有说话,结结巴巴的交代:“启禀大、大王,这事应该从四、四十一年前说起。当时王宫里有一个密封的盒子,据说是从夏桀时期流传下来的,里面装的是龙的吐、吐沫。
        “这个盒子一代传一代传了几百年,到了先王时候接到报告,说藏在盒子里的龙沫有怪异响动。
        “先王令人把盒子拿来观看,在接手的时候先王失手把盒子掉在地上,里面的龙沫一落地就化成一只小小的乌、乌鳖一下子就爬得无影无踪,只是在地面上留下鳖爬过的痕迹。
       “当时罪婢才十二岁,无意踏在这痕迹上,身体一个颤抖产生了一种说不清是啥的感觉,过后就发现怀、怀孕了。
       “先王责怪罪婢不夫而孕下令囚禁,四十年来也不见生产,一直到昨晚才突然生了这样一个婴儿。真是罪过、罪过,请大王恕罪、恕罪。”
       宣王见她可怜一时泛起恻隐之心,不但没有责罚她生出不该生的“东西”,还把她放出幽宫。
       不久,去探视怪婴的人回来报告,说那个被抛到河里的女婴已经不见踪影,也不知道是生是死。
       对于这个潜伏了四十年的老特务,周宣王不可能不担忧。第二次召来太史对怪胎进行占卦,所得到的卦辞也是凶的,预测内容依然跟桑木弓有干系。
       怪胎事件让已经忧虑的周宣王加重了忧虑。
       虽说周宣王特别在意防范桑木弓,不但严禁制作、销售,连原有的桑木弓都销毁了。即使这样防范也未能未然,在京城还是发生了桑弓事件。
       那是有一个从远方来的男子,他因为不明法令带着妻子兴冲冲来京城贩卖桑木弓。
       当然,当他们夫妻俩傻乎乎背着桑木弓出现在京城的时候,这公然违反法令的行为一下子就被官兵发觉。
       他们围上前就要抓捕,吓得那个只愿同享乐、不愿共患难的男子扔下后背的桑木弓后,撇下旁边的结发妻子拼命逃跑,这英明决策居然粉碎了敌人的几次围剿逃脱了。
       周宣王得知只抓到一个人很不开心,但庆幸女人被抓到,因为歌谣所预测的罪魁祸首是“女人”和“桑木弓”。
       “总算逮到了应兆的人了。”周宣王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自言自语:“这回孤王该松口气了。”
        为了彻底消除这个隐患,他下令处死这个连白痴都能看出不可能会颠覆无产阶级政权的卖桑木弓村妇。
       处死了跟桑木弓有关的女人之后,有关亡国的征兆好像一下子就消失了,周宣王以为铲除了亡国的祸根。可惜他高兴得太早了,这样平静的日子只有三年,他又碰到新的忧虑,这次是梦。
        那是发生在一次大祭之前的斋戒时候。当晚,周宣王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一个美貌女子从西方冉冉而来。
        不管身份是贵是贱,也不管长相是美是丑,大王斋戒期间任何女人不得进入斋宫的,宣王见有女人闯入厉声责问:“你是何人?为何干犯斋戒?”然后喝令左右抓拿,但无人应答。
        女子旁若无人直入太庙,先大笑三声,接着大哭三声,随后把七庙神主(周武王以上的七代老祖宗牌位)捆成一捆拿在手里朝东而去。周宣王赶紧起身追赶,此时梦醒了。
       这是一个连白痴都能解的坏梦,周宣王第三次召来太史解梦。太史提醒他记住红衣孩童所教的童谣,并直言那个被处死的村妇不应该是应兆“女主干政”的对象。
        太史的话加重了宣王的忧虑,他失态的大叫几声之后,失去理智的下令发兵搜寻所谓的妖女,这样无的放矢的行动在全国引起国民的骚动。
        对于他偏激的行为,有一些看不过眼的官员出来劝阻了,其中进谏得最激烈的是忠臣杜伯。
       杜伯身材不大胆子大,他不顾周宣王的脸色从红到黑,接着从黑到绿,再接着从绿又回到红三个变化过程,一直滔滔不绝冒颜直谏。
       最后的结局是,周宣王大失风度的用手指着杜伯、用露出脖子青筋的音调大叫:“你这该死的老鬼,去死吧!”下令处死了这个忠臣。
       杜伯的死又诱发出另一出悲剧,当时有一个名叫左儒的大臣,他见宣王要处死杜伯冒死劝谏:“大王,臣听说‘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这都是古代有德行的圣主,天变尚且不妨,人妖怎可尽信?大王如果因此处死杜伯,恐怕就真的要国将不国了。”
       左儒的话虽有些上纲上线,但确实有道理,无奈周宣王这个中兴明君处在跟亡国兆决战的生死关头,那是这几句话就能罢休的?他听后咬着牙恶狠狠的威胁:“你就不怕死?”
       左儒的骨头是硬的,他听了这威胁话之后反过来威胁宣王:“如果大王敢处死杜伯,臣必将与他共死!”这威胁话激怒了宣王,这样杜伯先被斩,接着左儒在家自吊。
       两个忠臣的死让本质并不坏的宣王清醒了,清醒之后是后悔,后悔之后是郁闷,郁闷之后是得病。
       杜伯和左儒死后不几天,郁郁寡欢的中兴之主病倒了。病倒的周宣王依然忧虑得要命,而最后来要走他老命的是被他冤杀的那两条冤魂。
       那一天,周宣王强打精神出门打猎,傍晚时候收拾猎物打道回宫。他在王辇上打盹,还没有入梦就见一辆小车迎面而来。车上站着两个人,身背红色的长弓,手拿红色的硬箭。脸色虽不甚友善,但礼貌不缺,他俩齐声向宣王行礼打招呼。
       宣王漫不经心的一句“爱卿平身”出口之后才发现了问题,认出跟前这两个有礼数的“人”是死去的杜伯和左儒,大吃一惊眨眨眼。才这么一小功夫,人和车都不见了。
       周宣王紧张的问左右:“你们说,你们看到了谁来了?”大家被问得莫名其妙,都回称没有看到任何人。
       他一听自己看到了别人都看不到的“东西”,心里更加清楚这“东西”是什么东西了,清楚之后当然更加恐惧,恐惧之下四处张望。
       这时候“东西”又出现了,小车和人一直在他周围转。
        宣王色厉内荏大喝:“罪臣敢如此大胆犯驾!”说完拔出太阿宝剑要砍他们。
在生臣怕君,死后人怕鬼。两鬼魂大声回骂,同时手持弓、搭上箭朝宣王心口射去,宣王中箭大叫一声昏倒。
        左右一大帮人级别不够高,对那“东西”既看不到形又听不着声,只是更加莫名其妙的看着大王一人在表演,直到他晕过去才手忙脚乱救醒回宫。
         事后,周宣王自知冤魂索命命不久留,赶紧把太子托付给重臣。果然不出他自料,不久就死了。
       周宣王死后,太子姬宫生继位,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这个时候是公元前781年。
        即使人死为鬼,做鬼的周宣王也不一定会想到,歌谣所暗射的“女人”和“桑木弓”,应验在那个卖桑木弓逃脱的男子身上,他救活了被抛进河里的怪胎,这个怪胎长大后取名褒姒。
       西周王朝就是由这个叫褒姒的女人来扰乱周幽王的朝纲,最后导致灭国,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请看下篇《褒姒一笑倾西周》。
 
【本篇名句】
(1)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2)天变尚且不妨,人妖怎可尽信?
 
【本篇点评】
一个朝代要灭亡或者兴旺,一些有心人总会把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艺术加工,甚至人为凭空编造之后来与之套在一起,那就成为了所谓的“征兆”,所以征兆只是一锅汤中的味精调调料而已。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