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澳大利亚华文文学一瞥
作者:张劲帆  发布日期:2011-03-24 02:00:00  浏览次数:7890
分享到:

     澳大利亚华文文学的概念应该是指身在澳洲的作者用华文所写的文学作品,包括反映澳洲生活的作品和不是反映澳洲生活的作品,至于那些曾经生活在澳洲的作者在离开澳洲后所写的反映澳洲生活的华文作品,我倾向于不把它们看做澳华文学,因为产生时其作者已经不算澳洲华文作者。

澳大利亚华文文学是华裔移民的产物。根据已故刘渭平教授的研究,十九世纪时已有个别华裔知识分子写了零星的古体诗歌创作描述澳洲景物和生活,可算澳华文学之滥觞。澳华文学真正的产生,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批有文化的华裔移民来澳后,先是东南亚难民,然后是港台移民,再后来是大陆留学生转成的新移民。我认为澳华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以1990年《大世界》创刊为标志,在这之前可称为澳华文学的发轫期,这一时期的作者主要是来自东南亚和港台的华人,其创作呈现两极情况,一方面是一些散见于报刊的零星创作,另一方面是长篇小说的少量出现,有心水的《沉城惊梦》、《怒海惊魂》、黄惠元的《怒海情鸳》和陶洛诵的《留在世界的尽头》等,但这一时期的作者数量和He作品数量都不多,所以只能算作澳华文学的发轫期。从《大世界》创刊到现在可算是澳华文学的发展期,因为《大世界》以及随后的《华联时报》、《满江红》、《东方邮报》(后改名《东华时报》)、《自立快报》、《原乡》等报刊的先后创刊,给作者们提供了大量的发表园地,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作者得以登上澳华文坛,成为澳华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加上港、台、东南亚背景的作者,促成了澳华文学的大发展。这一时期的作者多作品也多,质量也大大提高,我称这一时期为发展期是因为澳华文学还远没有达到成熟辉煌的阶段。这一时期重要事件有自立快报社颁发首届澳洲中文创作文学奖、《自立快报》创刊和《东方邮报》改版为《东华时报》后成为澳华文学的主要园地,以及庄伟杰主编的五卷本《澳华文文学丛书》出版。  

澳华文学的创作环境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澳洲是个多元文化社会,各种不同的人种、语言、文化交织在一起,碰撞、融合,我们华文作者自然可以从中受益,获得宽广的视野和多样的视角;二、作家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在这里写什么、怎么写,全靠作者自己把握,甚至连报刊编辑都基本不删改作品。三、本地华文报刊多,而作者相对较少,发表作品的机率比较高。华文作者还可以自由地向世界各地中文报刊和出版社投稿;四、华文作者们绝大多数都有一份谋生的工作,业余从事创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专心搞创作,因此短篇作品较多,长篇作品较少,打磨也不太够,优秀作品所占比例还是偏低。发表作品太容易,也使得某些作者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少部分作者尤其是女作者生活处境比较悠闲些,对中国和世界文学的新潮流还是有所了解。所以澳洲的女性华文文学是比较繁荣的;五、文学批评太少,仅有的少数批评文章也是表扬多,批评少,缺乏风格凌厉、直指痛处的文章,使得相当一部分作者在自我感觉过分良好的状态下重复着自己。六、文学团体的成立使各自分散的创作个体组合在一起,彼此切磋创作心得,对于澳华文学的创作起到了一些促进作用。所有的这些环境就象不同色块重合叠加在一起,澳华文学便在这种复合作用下显出一种独特色彩。

澳华作者队伍的基本状况是:在整个澳洲经常有作品发表的大约在六、七十人左右,主要集中在悉尼和墨尔本,其次是布里斯本和阿德雷德,来自中国大陆背景的居多。有少量德高望重的老作家,有的已封笔,有的还少量写点作品。中年作家是主力军,他们大部分有大专以上学历,但文学专业毕业的大约不到三分之一。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参加了作协之类的文学团体。有些作者在中国时就是国家或省市作协的会员,或者发表过文学作品,有较好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准,有些作者来到澳洲后才开始尝试写作,其中某些人也达到了较好水准。澳洲华文作者中以写散文、杂文、随笔的居多,写小说的人数大约只有二十来人,写诗的比此数稍多一点。近两年,新一代留学生中开始有人加入到创作队伍中来,给澳华文学带来了新气象和新希望。

澳华文学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内容:

()反映中西文化差异及其碰撞、融合。西方文化进取、外向,讲究公理、法度和个人价值。作为西方文化一部分的澳洲文化除了具备西方文化的一般特征外,又有着它的独特之处,由于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社会福利优厚,澳洲人的生存竞争并不那麽激烈,有一种乐天知命、闲适豁达、友善为邻、助人为乐的生活态度。而中国文化比较保守、内敛,讲究人情、变通和群体价值,当代中国人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之外,还带着毛泽东类型的革命文化的深深烙印,具有造反精神,他们的精神是一种混合体。中国人到了西方环境里,必然面临两种文化的碰撞,取舍、融合,有的人调适过程比较快,有的人则要经过痛苦的心理挣扎。

 ()反映留学生和新移民在追求幸福生活过程中的种种艰辛、挫折和成功。对于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各有不同的追寻手段。于是我们在各种作品中看到有企图通过赌博一夜暴富,却终不免输个精光的,有做生意历经艰辛终于成功的,有通过卖淫赚钱来读大学而终于获得硕士学位的,有放弃赚钱机会走向大自然去寻求心灵自由的,有靠嫁人改变生活处境的,大多数人则是靠踏踏实实的打工来一步步改变处境,所以反映打工生活的艰辛和心理落差的作品比较多。

    () 反映身分焦虑和谋取居澳身分的众生像。由于打工生活的艰辛和中澳两国生活水准、自由度的巨大差异,许多旅澳的中国人希望在澳洲定居,获得与澳洲人同等的权益,但是澳洲政府的种种限制政策使得居留并不容易,于是就有了种种焦虑、种种挫折和种种牺牲,乃至于抗争和妥协,团结和分裂,高尚和无耻,欢乐和悲哀。争取居留在旅澳中国留学生中是一个大事件,既有个体的争取,更有群体的抗争,它曾经是大家的聚焦点,所以自然地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反映。

     ()反映个性解放。中国人在中国时许多方面都是不自由的,言论不自由,择业不自由,迁徙不自由,生育不自由,性不自由,人的本性受到很多的压抑,而来到澳洲後,环境完全改变了,什么都自由了,于是我们有了许多表现个性解放的作品,表现在两性、政治观、宗教观、道德观等各个方面,华联时报杂文广场刊登的众多杂文们体现了在这些方面的突破,许多过去被认为是神圣的、正确的东西在这里受到了质疑、嘲讽乃至怒骂,思维的框框和写作的框框都不再存在,这些作品体现出与中国作品完全不同的自由活泼辛辣幽默的爽利文风。

 ()反映澳洲风土人情、生活情趣以及历史故事。这方面的作品很多,几乎每位比较活跃的华文作者都有若干篇这类作品。

    ()对于过往在中国生活的回忆、反思。这类作品往往隐含着澳洲眼光,在时空纵横中冷静地不动声色地审视过去的生活。

    ()返回中国或到海外其他国家的所见所闻所思,这类作品很多。

()反映一般性的人生思考、哲理思考。

    以上是粗略的归类,实际上它们往往是互相交叉的。限于篇幅,具体例子就不列举了。

     我们可以对澳华文学做一个简略的总结:澳华文坛的作家队伍以中年作者为主力军,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作家仍时有作品问世,年轻作者开始冒头。澳华文学的门类是比较齐全的,小说、散文、杂文、纪实文学、诗歌、戏剧和影视剧本等都有。澳华文学的作品数量也非常可观,根据不完全统计,长篇小说不少于九部,其他的作品集约有四、五十种左右,还有不计其数的散见于世界各地报刊的各类作品。澳华文学的艺术水准与中国大陆、台湾文学相比,整体水准当然偏低,但是与其他国家的海外华文文学比较却并不见得低,有多位作家在世界性的文学评奖活动中获奖,台湾中央日报世界华文文学副刊的主编宋雅姿女士在世华作协大会的发言里就特别指出澳洲华文作家给他们投稿多、质量好。五卷本的澳华文学丛书在海外华文文学中是一个创举,给世界华文文坛带来异军突起的震撼。但是把澳华文学放在包括中港台文学在内的世界坐标中衡量,它呈现出两极化,整体水准平平,却又有个别非常出色的作家作品出现,但是又还没有推出在整个世界华文文坛中特别有影响的作品、没有出现具世界知名度的名作家、大作家。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提高澳华文学的水准呢?我以为:一、作家要多了解世界上包括中国最新的文学潮流和思想潮流,了解高水平的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艺术眼光。作协可以组织一些学术讲座,而不仅仅是开本地作者的作品讨论会;二、中文媒体要加大对本地文学的扶植力度,增加能发表较长篇幅作品的版面;三、有经济能力的组织或个人设立常规性的文学奖和资助书籍出版的基金(好在已有南溟出版基金宣告设立)。四、加强文学批评,可考虑设文学批评奖鼓励评论文章的写作。五、作者们要扩大题材面,比如我们现在反映华人在澳洲大学的生活和华人经商活动的作品就不多,这都是可以拓展的题材;六、作家要让自己的作品走出澳洲,到世界文坛上一争短长,作品不要只考虑在澳洲发表,还应争取在华语国家和地区主流发表,这样才能扩大澳华文学的影响。

我们毕竟创造了真正属于自己、不同于别国的文学------澳华文学。我们希望世界能正视它,我们相信凭我们的共同努力,世界会正视它。我相信澳华文学的成熟期离我们并不遥远了。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