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道(其二)
作者:李宗林  发布日期:2018-02-14 20:29:42  浏览次数:1692
分享到:

《道德经》的概念是以天之道引申出圣人之道。

比如这个“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就是说这个天地为什么可以长久而没有生老病死呢?就是天道运行的时候从来不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万物一视同仁,它没有专门为了某个人降雨,或者因为某个人怕晒就给他给一片云彩让他避暑,也没有因为你长得帅就让你多活两年。不但一视同仁没有偏私,而且也没有要求过回报,比如你到野外去露营,取了山泉解渴,那老天爷可从没跑过来问你收水费。你到河边钓到鱼了,老天爷跑来问你按重量和品种收费,从来没有的事情。都是人类把自然的产物给货币化了。所以呢,正因为老天爷从不为自己捞取,也没有私欲可言,所以能够长久。这就引申出来圣人之道来,所谓“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咱们做人的是要为自己的衣食住行谋取,但是呢,效仿天之道,先为大家考虑,为大家谋取福利,大家感恩于你,因为你的无私反而愿意与你交往,帮助你。因此“非以其无私欤,故能成其私。”因为无私而满足了我们的私欲。

还有就是“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天地之间就像个巨大的风箱一样,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实际上潜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而它表现的则是中空。这个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从地理学最基本的角度来说就是气压梯度力使风有了走向,当一个地界与另一个地界的气压差比较大的时候,风的强度也就比较大,这就如同人用手拉风箱给予压力,则越鼓动越能使火旺盛的燃烧。老子紧接着就引申到圣人之道,叫做“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就如同咱们在各行各业都有所成就,那是不可能的,咱们要专注于一点,只在一个行业上下功夫,专心致志地钻研而得到各种心得,完善我们的水平。还有一个就是抓住事情的关键。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有些做老板的,对员工不信任,安装了摄像头,打考勤要刷脸,屏幕上装了远程监控,以便于随时了解员工在电脑上的操作,然而你给的待遇很差,即使你控制员工的手段很发达又能如何?这种情况一下,你并没有给予员工厚待,还想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换句话说,你的个人利益已经和员工利益相反了,你怎么让大家拧成一股绳的为公司谋福利呢?这是不现实的。还有就是,企业文化一盘散沙,你跑去研究驭人之术,怎么洞察员工的心思,那根本就是舍本逐末的行为。所以老子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实际上我讲的也只是一部分,其他的含义还需要朋友们多去感受和领悟。这两段的解释可以作为从天之道到圣人之道的引申,也就是老子他老人家通过收集上古时期的文献,通过平时对于天地的观察而得到天之道的一些规律,引申出了圣人之道来。另外有一篇则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咱们常常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很明显是被世俗化了,这句话里的“人”指什么人?指的是普通人,没有悟道的人,所以每个人争先恐后的往更高的职位更好的条件奔波,为自己捞取。而水往低处流则是圣人之道了,紧接着,就引申出圣人之道来,“居善地,心善渊”默默地待在低洼的地方,什么意思呢?对于名誉地位不在乎,愿意待在低洼的地方,任劳任怨。但是我问你,谁能离得开水?它就那么默默滋养万物,可是万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它没有居功自傲的概念,所谓“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讲道的法则用来讲水的品质也是没错的。

“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给予万物啊,就如同老天爷一样,不要求回报,默默地为大家奉献。所以才能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既然放下了自己的私欲为大家做贡献,那么就没有那么多心理包袱,什么事情由易到难,可以专注而不为自己的那些私事挂怀而影响了做事的质量。最后这个动善时那就非常有说头了,之后我会通过易经的坤卦的角度分析动善时这三个字。

最后一句呢,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放下那些自己的私利,所以能够更好的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论语》里“讷于言而敏于行”,说话不多,但做事很敏捷,反应很迅速,语言是欲望的表达,就如同咱们学会说话是因为要表达我们的心情,表达我们的欲望所以有了语言交流。当放下了私欲,则不需要太多的表现,则可以专心致志的投入到做事上了。

我不太精通《论语》的内容,只是在这里结合道德经和论语的一些内容,将道的法则和德的运用结合在一起。供大家参考一下。这篇文章就写到这里,感谢大家阅读。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