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科学思辩之五 幻想精神万岁!
作者:林别卓  发布日期:2018-10-31 16:37:10  浏览次数:1646
分享到:

一说到“幻想”二字,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白日做梦”、“异想天开”、“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这些贬义词语来。

其实,“幻想”是个贬、褒两义兼有的词儿,除了解释为“虚而不实的思想,没有道理的想象”的负面意思外,还有解释为“以理想或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的正面意思。

幻想与理想都是对未来前景的想象,但理想是以现实存在的事物为根据的理应之想,而幻想在很多情况下却是不现实的虚幻之想。

幻想与梦想也有所不同。梦想有“妄想”的贬义,也有“渴望”的褒义,二义都是以现实中存在的事物为参照物的,而幻想通常在现实中是没有参照物的,或者说是没有先例的。

然而,人类总是先有幻想,后有实践,最后才变之为现实的。

四、五千前的古人对洪水灾祸极为恐惧,总是幻想有一天能战胜之,便想象出“大禹治水”的传奇故事来。这个故事虽是传说,但却启发了后代中国人变水患为水利的雄心壮志和聪明才智。果然一千年后战国时代的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至前251年),蜀都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修建了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四川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直至今日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千万亩面积的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和唯一留存的水利工程,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流传着“嫦娥奔月”动人的神话故事,引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月球的好奇心,幻想造访“广寒宫”,向仙女嫦娥和玉兔求取灵丹妙药,以消除人间病患疾苦。这种幻想经久不衰,直至深入人心,孵化出理想,再由理想变为现实。2004年,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的正式立项和启动,绝非偶然;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1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长征3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2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3号”月球着陆器成功发射升空。“嫦娥号”已经向地面发回了大量高度清晰的月球真相照片和探测结果,为全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举世瞩目。

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年老体弱之时,有一天他的茅屋被怒号的秋风卷走了屋顶三重茅,饥寒交迫中他渴望自己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屋子住,更渴望天下人有千万间广夏可以安住,于是感情饱满地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这种把自己的命运同天下人的命运连接在一起的思想被后世传承了下来。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奄将之发扬光大,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名句,为历代中国人所传颂不衰。这些一脉相承的思想和语言影响深远,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忧国忧民的独特性格和优秀文化传统。

幻想是人探索未来前景的一种冲动,是人之所以能够孜孜不倦地勇敢探究未明事物的一种精神素质,在科学研究领域尤其需要这样的精神素质。

二战过后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口暴涨,地球环境恶化,资源日渐枯竭,恐怖主义滋虐,核战争威胁加剧,等等这些综合性因素导致了人们对“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恐惧,对“人类毁灭”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而在无边无际的宇宙太空精彩纷呈,能量巨大惊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资源可解地球人类之困。还可能存在有外星人类与文明,不让我们地球人类感到孤单。可是人们对此知之甚少,面对诸多挑战却无能为力。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william.Hawking  1942--2018)生逢其时,应运而出。他除了运用自己无以伦比的学术理论去揭示遥远宇宙的奥妙外,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引领人们去拥抱幻想,提醒人们要“抬头仰望星空”,要征服太空,要寻找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新的星球并移居其上。这是多么远大的抱负,多么宽广的胸襟和多么深邃的目光啊!要把这种幻想变成现实,可能至少还需要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时间,任重而道远,但一旦全人类都把注意力聚焦茫茫宇宙,就会不断涌现出许多可喜的成果来。

为了人类的未来,白日做梦可以有好梦,异想天开可以揭开宇宙奥秘,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并非不可以。幻想精神万岁!

2018年10月20日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