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川东北人
作者:郭伟  发布日期:2019-03-24 02:40:03  浏览次数:2369
分享到:

川东北,就是四川东北方——通江县,位于米仓山南麓,大巴山缺口处,除与本市三县友邻之外,仅东部至北部山区之朱元、什字、两河口、空山、新潮乡与陕西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接壤。四周重山峻岭,封闭如处。擂鼓寨出土文物可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先祖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西汉为巴郡宕渠县地;天宝元年八月,更“诺水”为“通江”,迄今已历1267年。

这些人来自哪里?有巴人土著,有巴渝移民,有湖广填四川大迁徙而来,也有因罪被流放至此,也有寻亲而来者,还有逃避战乱,躲清闲而来者。种性虽复杂,经千年杂居,早已血脉相连,融为一体。

几千年来,以汉族为主的川东北人穿戴以自制青灰为主色调,以长衫抄襟为主要造形,价廉物美朴实无华但方便劳作。川东北男人穿个鞋子没后跟,穿个裤子没底底,过着刀耕火种朝不保夕的生活。他们捅开竹节制成一米多长的烟管,装上六七寸长的土旱烟裹成烟卷,吧达吧达吸半天,过着慢悠悠而散乱闲适的生活节奏。锈满烟杆的烟油,能把女人熏晕,孩子熏跑,也可治头痛脚癣。吸完一袋烟,便去河里撑船拉纤,到山上开山取石,吼着号子抬石头,打夯筑基,编篾做椅,撒网捉鱼,烧山种黍,面朝黄土背朝天,两头不见天。

川东北女人头上缠白帕,白布长一丈二长,一尺二宽,常在山溪中清洗,折叠整齐,没时间者里外翻转,随意卷在头上。推磨辗米,扎鞋裁衣,缝帽刺绣,锅头灶老,保媒拉纤,样样在行。

吃过野菜和白泥的嘴,吃什么都香。尤喜辛辣,吃煎炒烹炸红红的辣椒,不皱眉头。折耳根、芜须子,拌盐生嚼,像奶牛吃草,一舌头撩向左嘴角,一舌头撩向右嘴角。艾叶泡澡防病,生姜红糖水治病。土烧酒泡大枣枸杞,六七十度,不用兑水。背二哥、长脚汉步行出川,半月不歇脚。扎个竹筏子,扎个料把子,走水路,下长江,重庆、武汉、达上海,半年不归家。这就是川东北人的粗旷、豪气,也是川东北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

川东北人勤劳善良,朴实憨厚,也有原生态的智慧。

山川河流,划地为牢,川东北人长期生存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形成独特的语音和文字,而且非常丰富,表达很准确,语气很带劲。有很多独特的音、独特的义的字,在字典上都查不到。外面很多人把川东北人叫包谷山上的人,说川东北人说话很土,即使学说普遍话,也带着明显的川东北口音,特称川普。爷爷奶奶能成串说出那些古老的字词句,我想半天找不到如何打成汉字留在电脑里,只能以拼音打出字来,据义加估计选字代替。

通江的溶洞,暗景丛生,阡陌纵横,迷踪不测,穿行山空,幽深难行,巍然屹立,万载不坍,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

通江最佳滋养补品——银耳,雾露生耳,洁白无瑕,手感柔滑,质地黏糯、仙姿飘逸,自然生长,千年不衰,人工培育,个大质厚,营养丰富。1880年间即有人工培育记载,并在1898年成立了耳山会所,慈嬉甚爱,专贡御膳,风闻英法,商贾云集。所育银耳,单朵最大直径220MM,最大湿重525克,最大干重220克,通江银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川东北人勤劳加智慧的结晶。

华夏千古一代女皇武则天,胎成涪阳,生于荆州。晋位女皇之后,她曾诏令在她的发祥地雕凿日光、月光二菩萨像,至今享祀。诺江镇城北还留下其父武士彟的真身原坟。

官至太常寺少卿的李钟峨,生于通江县兴隆乡九浴溪,他学贯古今,著作等身,才名远扬,常与康熙吟诗作对。

川东北地域虽封闭,川东北人思想却不落后。“红军入川,一夜参军五万三”,23万人的一个贫困山区县,近四分之一的人投笔从戎,投犁从戎,执锄从戎,执镰从戎,向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宣战。这些人正是当年通江县境内率先觉醒,最先进步,而又年轻体健的人,是林丛尖子,是人中蛟龙——可以说通江为革命奉献了一代精英。在三个年头28个月的驻通奋斗时期,又经八年抗日,三年解放战争,成就了傅崇碧、何正文、陈彬等466位叱咤风云,赫赫有名的将军。更有5万健儿血染沙场,马革裹尸。同时留下上千幅石刻标语,位于至诚镇九子坡村佛尔崖壁的“平分土地”,字高6.95米、宽6.35米,笔画宽0.89米、深0.1米。錾刻在沙溪镇景家塬村红云崖壁的“赤化全川”,字高5.9米、宽4.9米,笔画宽0.8—0.9米、深0.3米。字体硕大,构架匀称,笔力雄健,运笔规则,笔划宽深,世所罕见,举世闻名。这是川东北人追求崇高信念,胸怀远大理想的历史见证,是川东北人追求自由、民主、幸福,为建立富强国家而浴血奋战的光荣遗址。

一向温恭善良,逆来顺受的庶民之怒,远远大于天子之怒。当贫困到极限时,当压迫达到极限时,当不平等达到极限时,反弹会随之而起,反抗的力度更加猛烈,更加强硬。

川东北,以储存丰富的石头和不便耕种的荒坡而著称。地虽贫瘠,但财富增长点很多。通江,被誉为 “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称号。改革开放后,70余万人中10余万精明、勤劳而又实干的川东北人抓住机遇,勇闯天下,务工全国各地,行行涌现精英。他们带回大量财富不说,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吸取知识,积累经验。新技术引领新生活,生存技艺日益丰富,成为改革开放一支巨大的推动力量,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不可小视的力量。

川东北人喜欢天南海北到处流动。瞄准北京、上海、成都、喀什、京津冀都市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规划区,“一带一路”等宜居环境,大有大可作为之地,川东北人蜂涌而出,大学毕业招考公务员;勇服兵役,保家卫国;读研读博,海外留学;依亲傍友,姊妹外嫁……移居省内他市他乡的更多。叔伯兄弟迁徙,令人百味难平。既喜他们找到了更好的生存、宜居之地,又叹分离之痛。民族壮大,分离如分娩之阵痛,成为必然的过程。

最近,我趁修族谱之机,清点了一下本村寒族人丁,居然有一多半人漂泊在外,已有二三代人移居他乡者,有死后葬于都市者。他们说走就走,购房落户,生仔上学就业。而故乡儿时所见灰暗的瓦房大院,一度时间分为八九个小院子,而今土地增减挂钩,异地置换搬迁,一栋栋亮丽的乡间别墅拔地而起,诱人宜居,大部分村民住进了聚居点。

川东北人打工队除数万人迁徙他乡外,他们勤劳致富后,3000多人带着30多亿人币返乡创业发展。有抱得美人归的,有大刀阔斧回乡创业发展的,有一掷千金回馈乡邻桑梓者,有修桥筑路者,修飞机场的,养黄羊的,养大鲵的,种植药材的,搞旅游业的,有捐资办学助教者,有帮人就业的,有助人延医的,良善为本,乐善好施,可圈可点,比比皆是,令人称羡。

川东北,山青了,天蓝了;溪深了,鱼肥了;人富了,欢笑了。

因山区交通不便,自然生存着大量珍禽异兽和珍稀植物,有毛冠鹿、金雕、云豹、金钱豹、猕猴、苏门羚、林麝、大鲵、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21个国家一、二类保护的野生动物。有水杉、三尖杉、鹅掌楸、红豆树、领春木、华榛等14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树种。这里正好可以建成祖国的后花园,可建成华夏旅游盛地,是颐养天年,娱乐身心的天然氧巴。

凭借改革发展的东风,县境内交通已深入村社、田间,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农村居民在挑肥背粪走的田间小道都是水泥路、石板路。自从宽带时代来临,川东北人与世人一样享受信息的大容量和方便快捷,获得信息大爆炸时代带来的实惠。在为期不远的将来,通江有三条高速路深入县境,与全国交通并网,与全国高铁接轨。

交通发达了就没有闭塞,观念更新了就没有落后,信息畅通了能消除贫困。川东北不再贫穷,贫困人口已越来越少,富裕人口越来越多,2020年定能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川东北不再落伍,早已融入祖国的改革开放大潮,与中华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同歌共舞;川东北不再落后,我们已经伸出“一带一路”的长臂,与世界善良友好的人民握手言欢,礼尚往来,携手共建世界文明新村。

(2019-1-19)


上一篇:姓氏的世界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