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海外华文文学的在地化书写
作者:张奥列  发布日期:2020-12-14 09:26:50  浏览次数:2551
分享到:

海外华文文学的在地化写作,本来是个简单的、基本的问题,我之所以关注这个话题,是有感于当下海外华文文学的蓬勃发展。

这几年,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不断发光,许多海外作家作品得到中国市场的接纳,受到中国学界的关注、赢得中国读者的捧场。中国市场的魅力,吸引了许多海外作家书写的回归。这是个好趋势,对海外华文文学也是一种推力。

但这种市场吸力下,也容易引起海外华文写作的趋同心理。在这种心理下,难免会迎合中国市场而有意无意忽略了海外华文文学在地化书写的意识,淡化了海外华文写作的本土化元素。

所谓在地化书写,并非指故事、题材的地域性,讲什么故事,选择什么题材,对于任何作家来说,都不应该有什么限制。海外作家可以写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写远方的故事,可以写所在国的故事,也可以写中国故事,或世界其他地方的故事。反之,中国作家也可以讲中国故事,讲他国故事,讲未来故事。不论讲什么故事,都是作家心中的情感故事。所以在地化书写不是题材的地域限制。

我所说的在地化写作,即本土化、当地性书写,指的是作家的视角,作家的思维,作家的写作心态,作家的期望受众。作家立足于当地与当下,而放眼于普世与未来。

 以我个人写作为例,我初到澳洲时,从中国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一下投入异域的陌生环境,有很多思想文化碰撞的火花,有很多无以名状的生活感触,但人生地不熟,我就很想把这种感触向我熟悉的中国读者倾诉,作品拿到中国去发表。这个时期的作品,你可以因我身在海外的身份而贴上海外华文文学的标签,但实际上,它还是用中国人的眼光、中国人的情感、中国人的思维去观察生活,去表现中国人所想象所理解的现实世界,如同今天许多中国人、中国作家出国旅游、访问、考察所看到的世界,所表达的观感一样,本质上,还是中国文学的特性。

后来,因生活重心在当地,每天关切的都是与自己切身利益息息关联的社会现实,就很想把这种在地生活的文化定位、身份转换、现实感悟、未来归宿,与身边及其周遭的人诉说,与海外面临相同处境的移民群体交流,寻求共鸣,反而不大在意与中国读者分享,也不在乎在中国发表与否,慢慢地与中国文学圈疏离了,与中国市场脱节了。

近年来,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迅猛,与中国文学界交流密切,我又觉得,在地化书写不应受地域限制。强调在地化,就是强调作家要立足于生活土壤,作品要接地气,不脱离现实,而不是着意困身于本土。这种地气,既来自于当地的生活,来自于作家的切身体验,也来自于作家以往的人生经历,来自于作家的精神感受,既包含当下所在国的本土经验,也包括人生过往的母国经验,通过异域视角去淘洗文化记忆,将其上升到异质性经验。

所以,这种气,既源自于生活土壤,同时也应该散发在更广阔的天空中。在地化书写,也要拓展空间,在与中国文学的交流中寻求更多的艺术支撑点,不断强化海外华文文学的特质和品格,哪怕你讲的是中国故事,也还是具有普世意义的世界性故事。

海外华文文学有什么特质、品格?海外华文文学其实就是个混血儿,是中华文化与海外各种文化的混合体。我们都知道,混血儿很漂亮,有一种不同于纯种的独特形态的美。如果你趋同于纯净的血统,不断稀释混血,慢慢地,你就失去混血的那种独特的美的特质。所以,在地化写作,就是要保持那种独特的泥土味,保持那种混血的美,保持海外华文文学有别于中国文学的美学特质和品格。

海外华文文学的混血,体现在跨族裔、跨地域、跨文化、跨时空的在地化书写,展现美学意义上的差异性。在地化书写,就是关注在地的风貌世态,强调在地的所思所想,以“此时此地”为支撑点,借助地方性的语义、语境导入普世性,也是在寻求文学的世界性。你可以站在异乡,回望故土,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中穿梭扫描,但都是一个“他者”的视角,“他者”的观照。

无论在母国或在居住国,移民作家都是“他者”,在“过来人”的距离感和“当下”的贴近感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把“过往”和“当下”的生活经验性转化为美学的超验性。在地化书写,就是一种体验性书写,让中华文化在华语文学世界中产生变异,容纳更多的新质。

在地化写作,对于海外作家也是有所区别的。来自于中国大陆、港台地区的新移民作家,显然不同于土生土长的华裔作家。新移民作家,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往往有移居国的本土体验,又有母国的经验记忆,这种特殊经历,使他们具有双重视角、双向思维、两种心态、多元观念。在他们心里,他乡是故乡、故乡亦他乡,他们既有中国心,也有海外情。

新移民作家的思想或许进入了更加自由的领域,但不等于进入了创作自由的领域,他们的写作,往往受市场、读者、为谁而写的左右,既要在海外市场产生共鸣,也要在中国市场获读者认可。因而新移民作家的书写,也有个侧重的选择。

如果你回流中国,或长居中国,专注讲好中国故事,结合自己的海外经验,为拓展中国文学作些艺术探索,这也很好,“精神还乡”合情合理。但如果你长居海外,生活重心在异域,不妨多些倾情于移居国的在地化书写,融入海外本土元素,借助国际视野与文化包容,发挥其混血优势,让具有混血美的海外华文文学,为中国文学提供一种另类经验,另类参照,提供一种新的写作可能性。

移民作家的在地化书写,简而言之要把握三个不同:一是目标受众的不同,首要关注与你生活密切相关的读者群,透过身边生活的典型性,折射社会的普遍性,让其作品涵义超越本土,在更广泛的领域与读者共振。二是观察角度的不同,更多地关注居住国的人文生态环境,关注母国社会对居住国生活的影响,关注母国文化传统与居住国文化的互动。三是文字表达的不同,有自己生活环境的语境,有居住国的语言特色、表述习惯。如是,在地化书写,可令华语文学展现各种不同的地方性、独特性,使作品容量更为宽泛,文学面貌更具复杂多样性。

中国就在世界中,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但中国的特殊场域,中国的特殊语境,使其与海外华文文学更有一种血缘的亲近感。所以,具有混血美的海外华文文学,与具有纯粹民族美的中国文学,可以作某种精神对话,在互动互补、共存共振中,为华语文学世界呈现多样化、丰富性,让华语文学获得更大提升,进而在世界文学格局中更能游刃自如。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