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悉尼那些事之22 刀马旦(7)
作者:梁军  发布日期:2024-06-07 21:53:08  浏览次数:174
分享到:

                 第四章

花落花开春几度。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时代开锣了。

城市艺术节开幕,中外政商大佬云集。郑世秋大轴《樊江关》中的樊梨花。

早扮三光,晚扮三慌。拍底色、拍腮红、定妆、涂胭脂、画眼圈、画眉毛、画嘴唇、勒头、贴片子、梳扎、插戴头面……一切停当,坐在边幕后养神。

二楼右包厢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和翻译交头接耳聊兴正浓。

轮到郑世秋上场,包厢内其中一个年青人起哄特起劲儿,台下的观众鼓掌,他也跟着起立鼓掌,叫好的节骨眼儿观众叫好他也跟着叫好,嗓门那叫一个亮,忘乎所以的劲儿惹得不少观众侧目。郑世秋在台上忍不住朝那个方向多瞟上几眼。谢幕时,站在舞台中央的郑世秋鞠躬致意,台下的掌声像是要掀了房盖儿。她向二楼包厢望去,早已空空如也。刀马旦照片4.jpg

团里接到澳大利亚驻华使馆文化处的邀请。郑世秋领衔到悉尼演出《杨门女将·探谷》作为澳中青年文化交流艺术节的压轴戏。

飞机降至3000米的高度。厚厚的悬窗玻璃映照出俊俏的脸,顾盼撩人一双杏眼,注视着舒展的机翼下天然和人工景物的色彩和曲线。一栋栋红顶房子,如《大富翁》游戏的塑料方块,安插在绵延的绿色植被和闪烁荧光的银色海湾之间。

这景致,不如抵临香港启德机场的震撼,但宽阔、舒服、自然。第一次出国演出的小伙伴们睁大眼睛,像要流出口水的样子。

出关处,一小堆儿华人打起《欢迎中国京剧团艺术家们莅临演出》的大红横幅,晃动小红旗,手捧鲜花,热切的目光注视着出关的人群。京剧演员们举止做派与众不同,一露头就被识别出来。呼啦朝人群围上来,掌声欢呼声一片瞬时响彻大厅。献花的,抢拉行李的,拉住不撒手照相的,一时间乱作一锅粥。

周围的老外们不知道是哪国元首或者什么明星大腕儿来了,跟着向前瞎挤想一探究竟。郑世秋站在领导身后和前来迎接的友好团体负责人寒暄,左手紧紧拉着行李箱的把手,生怕里面的行头有个闪失。

欢迎人群里,一个澳洲男人,自我介绍叫布洛克,是使馆文化处负责民间交流项目的负责人。现在正在休假,特意利用非工作时间来欢迎京剧艺术家们,因为在北京看过郑世秋的《樊江关》,太惊艳。她眨了眨眼睛。金黄的卷发,硬朗的五官,嘴角蕴含古希腊古风式的微笑,挺拔的身形,就是包厢里那个大嗓门。他的手宽大温暖,厚厚的,把世秋的小手包裹在里面。世秋心中小鹿乱撞,苍白的面上像拍了红。

悉尼是座欢快的城市。

早上,高速公路大排长龙。

大巴载着爱丽丝梦游奇境的一车人在高速上踟蹰前行。从机场到市中心也许只有这一条路。很多司机把车窗摇下来,探头向前张望。封闭的高速路,看不到行人。司机是华人,透过车上的扩音器说远处那片凸起的建筑群就是雪梨。

“小郑不是第一次来悉尼吧?”张瀚墨注视着世秋。

郑世秋心猿意马,竟然没注意到坐在身边的是带队的副局长。

“以前去过墨尔本,悉尼是第一次。”郑世秋声音透着焦虑疲惫。

“在这里有没有什么亲戚朋友啊?”张瀚墨目光不离她秋波盈盈的双眼。

“嗯——”郑世秋想起干妈裴玉兰临终嘱托交给自己的那封信。信里提到她有个剧团的老同事,多年前移居悉尼,地址电话俱全,有机会来悉尼一定要来找他,他会助你一臂之力。自己这次是打算抽空探望,可八字没一撇,在领导面前坦白,属于无事生非。她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没有。”

“既然你没熟人,我倒是可以给你做向导。这里的唐人街、歌剧院我都来过。”

郑世秋一笑,紧紧攥着布洛克握过的手。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