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6日新西兰的各大媒体宣布了国家党公布了党内排名,现任奧克蘭大學國際關係學高級講師、人文學院副院長、新西蘭亞洲研究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的华裔人士杨键博士名列第36。杨键获得这样的排名意味着今年11月的大选只要国家党获得36%以上的选票,他就可以进入国会。按国家党现在居高不下的民调,今年大选获胜似乎没有悬念,执政党内将会有一名华裔议员已是板上钉钉。
杨键不是国家党的第一名华裔人士,在他之前国家党里的华裔人士是黄徐毓芳,黄徐毓芳在政坛打拼了10年,从无名小卒做到排名议员、民选议员、内阁部长。黄徐毓芳今年年初因差旅费风波被迫辞职,黄挂靴而去后国家党内就没了华裔代表。新年伊始时我去看了两场来自大陆的官方演出活动,演出前照例有政治人物上台致词。反对党两次都是霍建强带着党魁菲尔高夫上台,执政党一次是现任的妇女、民族事务部长黑吉雅•帕拉塔,另一次是韩裔议员Melissa Lee。这两位女士的出现,特别是那位韩裔议员用蹩脚的中文向现场观众讲话时我不禁想起了前华裔妇女民族事务部长黄徐毓芳女士。以前在这样的场合都是她在台上致词,由于她在党内的影响经常邀请到约翰基总理到场,现在黄徐毓芳辞职而去,约翰基总理在华社露面次数也明显减少。其实以前我很不喜欢黄徐毓芳,嫌她只是个摆设,嫌她设讲话啰嗦,嫌她太爱出风头华人企业的开张、庆典都少不了她,嫌她蜻蜓点水没有做具体的工作...,直到她被人取而代之后,我才感到了黄徐毓芳存在的好处。在华人庆典的场合看着更加陌生面孔振振有词的不知所云,还不如看黄徐毓芳,至少她讲的话更加亲切、得体,华人庆典活动请到总理站台也更加风光。无论如何黄徐毓芳在位时华人与执政党多了一条直接的纽带,我个人很为这条纽带的断裂感到遗憾。
现在国家党选中了杨键博士弥补了这个遗憾。杨键博士放弃自己在学术上的大号前途加盟国家党据说也是抱着“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英雄主義态度,他自己说主要考虑到执政党与华社之间需要一座桥梁,新西兰政府与中国政府之间也需要一座桥梁,國家黨需要一個華社的代表,我們華社也需要有人在政黨有話語權,这种需要对于研究国际政治的他来说是一种呼唤,也是一種責任,正是这种使他放弃了学术界的清静世界来趟政治这趟浑水。与做学问相比从政是一条艰辛的道路,翻手作云覆手雨的政治能让你一夜上天,也能让你一夜入地,黄徐毓芳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不过杨键博士与黄徐毓芳相比占有太多的优势。第一杨键的家世清白,一介书生使他的过去没有污点可以挖。第二杨键家庭成员简单,没有经商和企图经商的家人和老婆,不会与商界有任何经济利益牵扯,有了这两条就没有了尾巴和小辫,反对党想抓都抓不着,杨键博士只要按着他的理念去进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杨键博士也不能掉以轻心,9月6日早晨他刚刚在电台里公开表示自己参政的决定,话音刚落马上引来了质疑的声音。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你想代表中国人,有很多人并不希望被代表,你想做华社与政府之间的桥梁,有人根本就没有准备过桥。杨键博士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走自己的路,为大多数中国人谋利益。
在此我也要对广大的华人朋友说几句,国家党需要华人议员,他们如果不选杨键就会选张键,李键。国家党选中杨键是国家党的理智更是华人的福气,在目前的状况下没有比杨键博士更能胜任这一角色的人选。从这个角度出发,大家维护杨键就会促使杨键将来为华社做更多的好事,这样华社得到的好处肯定比否认、拒绝杨键的好处来得多。这一点我们要向台湾人学习。台湾出了个王建民,王建民披挂扬基战袍时全台湾人将他视为台湾之光,去年王建民因伤退出了洋基队,整整一年没有打球,台湾人民对他的支持照旧,从来没有听到来自台湾媒体和民间的骂声。王建民与当年因伤退赛的刘翔相比差在哪里大家都明白,不用我多说。其实我们给杨键一个发展空间就是给我们自己的空间,因为中国人在国会的存在就是时时刻刻向108位国会议员提醒着十几万华人的存在,因此在国会出现的中国人是越多越好。
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在9月6日中文先驱报头版二版大篇幅介绍杨键列入国家党排名36的消息的同时,我注意到排在A4版末的另外一条小消息:“审计显示未滥用旅游津贴黄徐毓芳表示欢迎”。黄徐毓芳的政治生命早在1月份就结束了,现在审计总长的报告已经没有人去关心。黄徐毓芳也是咎由自取,自食苦果,如果她平时行为谨慎,如果她丈夫经商不去涉入商务纠纷,不去树敌,也不会引来对手报复性攻击,反对党也不可能对她攻击发动,执政党也不会弃她自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个前车之鉴的教训希望杨键博士一定要汲取。
最后愿杨键博士不负众望,为人民做一个好议员,为华社做一个好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