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由来,说法不一。比较可信的是,公元前汉文帝为庆祝大将军周勃于正月十五日 勘平“诸吕之乱”,他就在第年此夜出宫游玩,并将正月十五日 定为元宵节。由于他能“与民同乐”,因而享有开明 君主的口碑。司马迁创建《太初历》,也将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到了唐宋,元宵张灯结彩,猜灯谜,观焰火,赏月赋诗,列是盛极一时,相沿成习,至今仍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放灯也有一段掌故。据史料,公元67年,蔡谙从印度取佛法归来,汉明帝崇尚佛教,下令在元宵节点灯,以示对佛教的尊敬,这是元宵节放灯的开始。元宵点花灯在民间的流行,使彩灯的制作技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形有飞禽走兽,有鱼龙形,还有花果形,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故元宵又有灯节的美名。
按照传统习惯,在元宵节要吃汤圆,因此汤圆的别名又叫元宵。但是,把元宵节称为情人节,则是现代人的杰作,由于西方有情人节,就有人把元宵节称为中国情人节,在时间上也与西方情人节相近。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宋人朱淑贞的词作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述了男女在元宵之夜谈情说爱,人们据此称元宵节为情人节,似乎更有充足的理由。
两千多年来,元宵节的风俗习惯虽然已经有较大的变化,但人们依然喜欢这个节日,尤其是青年男女还赋予它新的内涵,使节日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