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乜辛然132、大雅和大俗
作者:苏诚忠  发布日期:2015-05-04 19:51:07  浏览次数:2354
分享到:

晋代,椅子还没有完全普及,一般人习惯打坐。练书法的人,打坐时间长了,都有腰病。这也是乜辛然不习惯打坐,经常喜欢站着的原因。

他说,“茂漪姑姑是否愿意听贫道一言?”

“道长的话,妾身自当洗耳恭听。”

“治疗腰疾不难,只要每天睡觉的时候,在腰间,感觉舒服的地方,放一些外软内硬的东西,比如一卷包着木棒的布,一个枕头什么的顶一下。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就能恢复。”

三、四十岁人的病好治,有时候不治自愈。

“真的吗?要是真的能好,妾身必当重谢。”

乜辛然毫不客气地说,“没问题,要是能好的话。我希望茂漪姑姑最好的谢礼就是一副字。”

这话处于‘放肆’与‘礼貌’之间。西晋的名士有意避开‘礼貌’做一些出轨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狂放。但比起后来的东晋来说,还算有些顾忌。所以,乜辛然拿捏的要有分寸。

卫瑾说,“看看,道长说的一定没错,他都准备好了要什么谢礼了。”

卫铄说,“这还不好办,你想要哪一幅?”

“当然最好就是《笔阵图》啦。”

“乜道长连这个也知道?好说,改日写好了,一定奉上。”

也许,艺术品和工艺品之间有一个严格的界限。艺术家在完成艺术品以后,总能挑出一点自己感觉不足的地方。因此,他不再计较别人如何看待这件作品。而工艺品追求的是完美,专家特别注意别人对这件作品的态度。

吃过饭乜辛然和卫家,以及乐广告别后就赶往清净山。

刚刚走到鹿镇,只见两人横躺在街边一家酒肆的门前,袒露上身,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像是电视剧里的丐帮中人。他们已经阻碍了交通,但没人上前劝阻。乜辛然一看就知道,一定是两位名士。人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话用到西晋社会上再恰当不过了。更要命的是,流氓文化成为了时尚。也许反过来叫氓流好听一些。他走上前去,一看,果然,其中一人是刘伶,另外一人不认识。俩人在大冷的天气中穿得这样少,一点不觉得冷,还喊着,“热,热。”

乜辛然问围观的人,“他们这是怎么了,喝酒喝的吗?”

有人回答,“仅仅是喝酒还不至于这样,大概是服用了‘五石散’”

乜辛然走上前去对刘伶说,“伯伦前辈,还记的贫道不?”

刘伶一边喘气,一边微微睁开眼睛,“哎呀,乜道长。你不是在金谷扬名呢吗?怎么今天有空来这里?”刘伶的话中带有讽刺的意思。

西晋的名士,一般都是富二代。他们有思想,有能力但无处施展。为了抓人眼球,就与下层社会为伍。这是他们无奈的选择。做为围观者,能够想到的最好的榜样,就是这些放荡不羁的文人。穷人被身穿整齐制服的官员们欺负惯了,遇到这种不修边幅的知识分子反倒有亲切感。因为,这些人有思想却不会欺负人。而名士们找不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只好麻痹自己的神经。

挫折和失败最能打击人们的信心。一个能让绝大部分人感到失败的时代也并不那么容易的形成。但就在这种自我解脱的作用下整个帝国失去斗志。最后,那些本来该成为帝国脊梁的群体,也开始追求毒品的刺激。上梁不正下梁外,如果百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高层却在搜刮民脂民膏、作威作福,那么不造反还等什么呢?

乜辛然说,“伯伦前辈说哪里话?我只是到金谷园和他们切磋所学,怎么会是扬名?”

“不要和我装了,年轻人,刘某也是从这样的年纪过来的,我懂。”

乜辛然不跟他计较,“前辈,这位是、、、”他指了指身边躺着的另外一人,此刻,他看清楚了,那人年纪在二十上下,一看就是位混血儿。要是稍微注意着装,一定是一位帅小伙。乜辛然明白,时下的风尚就是颓废。虚无主义闹得大多数人自毁形象,不事打扮,不打扮的美男才是真美男。

此刻,刘伶有气无力地说,“你问的是他,他不是阮遥集吗?”

乜辛然心想,“难怪是混血儿。”他说,“原来是遥集,阮先生,久仰,久仰。”

阮孚(278年 - 326年)字遙集说,“你怎么会认识我,我又不是什么名人?”

“当然认识,喜欢收集木屐的阮遥集吗。也许别人不知道,可我怎么会不知道?”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