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乜辛然148、尔虞我诈
作者:苏诚忠  发布日期:2015-05-26 20:05:30  浏览次数:1922
分享到:

贾谧,“他怎么会接受江统的意见?中舍人杜锡,担心太子的地位不保,经常尽心尽意地劝谏,规劝太子修习有关德行品性的功业,维护好的名声,言辞恳切。太子反倒怨恨杜锡,把针放在杜锡经常坐的毡子中,杜锡被针扎流血。”(这便是后世‘如坐针毡’这个成语的来源)

潘岳说,“如果他登上皇位,咱们可就都难活命了。”

乜辛然心里当然知道,一旦他登基,最可能的结果就是按照皇后过去对杨骏、太后的做法来对待皇后。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到那时,对他来说,诛杀贾家,易如反掌。贾家帮的人想用说教来压服太子,而他们本身的行为却干着另外的一套。太子要是真的顺从了,说明太子城府极深。太子不顺从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乜辛然问,“皇后知道这些吗?”

贾谧,“我和皇后说过这些。”

乜辛然问,“皇后什么态度?”

贾谧,“皇后倒是听我的,但是,现在,不明真相的小人太多。他们都想借着废除太子的这件事整垮我们贾家。”

乜辛然从史书中知道。司马颖21岁的时候,有一次,散骑常侍贾谧与皇太子司马遹下棋,贾谧与司马遹争道,态度颇为倨傲。司马颖(7)在坐,厉声斥责贾谧:“皇太子是国家的储君,你贾谧为什么这么无礼!”。贾谧对此很是害怕,就告诉了皇后贾南风,于是贾南风让皇上司马衷下诏封司马颖(7)为平北将军,离京出镇邺城。

司马颖(7)这样对待贾谧,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贾谧没有尺寸之功却连连提升高级职务,早就引起了司马氏家族各位王爷的普遍怀疑。怀疑贾家有篡位之心。而这次将司马颖(7)调离京城更加深了双方的猜忌。贾南风感觉到了这一点,希望拉拢司马氏家族,慌不择食就将刚刚打了败仗(败于齐万年)的司马伦(3)升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贾南风不懂什么是修齐治平。只知道蠢材能够听话。她哪里知道,在儒家的影响下,只有才能的人才忠心,而蠢材却有野心。而且这位司马伦(3)的野心更是表现得非常拙劣,刚刚升为将军,他就要求尚书的职务。那是个实权的职务,贾南风与大臣们商量的时候,张华和裴頠坚决反对司马伦(3)得到它,贾后只好作罢。贾南风对司马伦的袒护为她自己日后被杀埋下了伏笔。

也许,贾南风的亲身经历告诉她自己,事情并非像书上所说好有好报。阴谋有时候比说教善举好使得多。

当时的情况是,一方面,贾家准备篡位。另一方面,太子的随从官员詹事裴权劝谏太子说:“贾谧是皇后所亲近溺爱的人,一旦他进谗言,那情况就危险了。”太子不接受(其实,裴权真是多事,太子何尝不想与贾家人修好。他希望迎娶贾谧的妹妹作为太子妃就是例证。可是,贾南风与贾午不同意。这才使事情走向另外一面。)果然贾谧向皇后进谗言陷害太子。皇后采纳了贾谧的计策,就宣扬太子的短处,把太子的韬光养晦,说成是无德无能。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使得两派势不两立。当初,皇后贾南风曾经谎称自己怀孕,在宫内准备接生的工具。其实是接来妹夫韩寿的儿子韩慰祖(贾谧的弟弟)来抚养,这样就能让韩慰祖改名司马慰祖从而取代现任太子司马遹。对此,太子司马遹早有耳闻,他与贾南风的仇恨已经无法挽回。

贾谧是贾南风皇后的亲外甥。他八岁就承袭其外祖贾充的爵位,又有作皇后的姨母撑腰,在外人眼里,他本该是天之骄子。可那个时候,晋武帝还在,皇后贾南风还没掌权。而他的爵位来得很不光彩,社会上很有非议。贵族们根本不拿他当贵族,文人之间也从来不把他放在眼里。按照孔子的话就是孤臣孽子。

贾谧十三岁那年,一次带着仆人到外面下饭馆。偶尔听到隔壁有人在聊他父母‘偷香’,‘窃玉’之事。贾谧感觉奇耻大辱。当时贵族按例每年要觐见皇帝一次。可承袭了公爵的贾谧由于出身问题,在第二年觐见皇帝时就是不肯穿礼服。那个时候正好是男孩的叛逆期。谁拿他也没有办法,眼看着大逆不道的罪名要落到贾家的头上。后来,还是外祖母郭槐告诉他,一个大男人爱面子是好事,但要懂得如何做大事,自己争得地位。从此贾谧发奋读书,希望用自己的能力抵消偷香、窃玉的耻辱。而别人的冷嘲热讽却激励贾谧一定要超过所有人的决心。这就是他那点歪才的来源。后来,姨妈掌权,他也大富大贵了,他就再也没什么长进了。

贾后从心里不喜欢太子司马遹,倒是对贾谧很看重。因此,贾谧在姨妈面前经常卖弄文学才能。前文说过,贾后不肯将贾谧的妹妹,也就是自己的外甥女嫁给司马遹。并且将王衍漂亮的大女儿嫁给贾谧,不漂亮的小女儿嫁给司马遹以后,司马遹就知道贾后容不下自己了。对于晋代贵族来说,大老婆漂不漂亮,与性生活关系不大。主要是考虑是不是拿得出手。他处处小心,在贾后面前一言不发。这使得贾后对他更加猜忌,摸不着头脑。司马遹种种可笑的举动本来是想给人一种憨厚的印象。让贾后认为他比白痴的司马衷好不了多少。而为了打击他的自尊心,贾后故意让贾谧侍讲东宫,也就是帮助太子学习,给太子讲课。这件是让太子腻味透了。贾谧有什么资格给我讲课?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