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李明川面前的是一份当地的《文摘周刊》,有篇文章的题目是又大又粗的黑体字:《女骗子曹娅莎落入法网》。李明川平时不爱看书,他认为“书”与“输”同音,做生意的人老看书要“输”的,如果凭此认为李明川是个不学无术的暴发户,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原来在机关里工作,这几年看着别人下海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终于忍不住也辞职下海了。他开的公司生意不见得有多红火,人却变得越来越迷信,不看书不进书店自不消说,就连公司的名称,也是七改八改,只为求个吉利。弄了几年不知何故倒弄了一屁股债,搞得有点心灰意冷,李明川便每天打打麻将喝喝酒,看看报纸泡泡妞,过一天算一天。
他泡妞和一般人不同,他从不踢鸡(嫖妓)。自己是个文化人,不能等同于那些低层次商人,踢鸡,多么肮脏,多么下流!他泡妞有自己独特的办法,每个星期他都买一份《文摘周刊》,仔细阅读中缝的“报为媒”栏,从征婚启事中寻找合适的对象。凡是找到注明“容貌姣好”“美丽大方”“秀美端庄”一类又要求男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他就写信去约对方见面。李明川长得并不差,加上自己开着一家公司,可算是货真价实的老板。他利用这个优势,隐瞒了已婚的事实,不断地约女孩子见面,看电影、听音乐、吃饭、逛街,然后就上床。过了一段时间,女孩子就会提出结婚,李明川就会以性格不合等诸多理由为借口分手,然后又物色下一个。公司里寥寥可数的几个员工都知道老板是个爱情杀手,李明川也不忌讳这一点,反正老婆不知情就行。
李明川认为报纸不是书,报纸是纸,人民币也是纸,此一纸与彼一纸只有纸质上的区别,所以他除了看《文摘周刊》,还会看一些娱乐版的花边新闻。今天的事情纯属偶然,李明川闲得有点无聊,东翻翻西瞧瞧,翻到第六版时,一见到《女骗子曹娅莎落入法网》十个字,就被这个题目吸引住了。
曹娅莎,女,1959年生,潍坊海外实业公司总经理。因犯票据诈骗罪,被公安机关抓获。本报记者追踪采访了此案,据有关部门称,此人作案手法极为恶劣,严重干扰和破坏了金融秩序。在此正告一切犯罪分子,再不悬崖勒马,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他花了半个小时读完了文章,却感到一头雾水懵诧诧,不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李明川感兴趣的,只是曹娅莎这女骗子的作案过程,可偏偏这作案过程让他瞧不懂。他耐着性子又重读了一遍,烦了,就把会计喊过来问什么是洗票,可会计也说不懂。
李明川当然不指望会计懂,要懂她就成曹娅莎了,只是想会计以财务的角度看看,怎么解释曹娅莎这种手段?用一种浅显易懂的说法解释一下。会计说高息揽存的把戏在这几年很流行,就是银行到处找人来存钱,凡来存钱的人可以得到比国家规定高得多的利息。
李明川不明白银行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那不是要多付利息么?吃饱了撑的?会计说存款的数量有定额的,完成了任务才能发全部工资,超额了多少还可以有奖金。另外银行把高息揽回来的存款又高息贷出去,用贷款利息弥补存款的高息。当然这种贷款是计划外的贷款,有些企业在计划内贷不到款,只好贷这种计划外的高息款,怎么说也比向私人借贷或企业间借贷安全得多。说到底银行只是个吃手续费的中间人,可是文中说的事会计也不明白,那个刘处长把人工手写的100元整存整取存单改成1 000万元,怎么会叫做洗票?这种叫伪造变造嘛。还有,刘处长将一张1 000万元的汇票存入中行潍坊分行的对公存款组的账户上,曹娅莎又怎么轻松地划走了900万元?
李明川真想骂会计笨蛋,但他只是挥挥手让会计走了。这也许是一种恶性循环,小公司没有多少业务,就请了个月薪很低的小会计,业务能力只停留在记记账管管钱的水平上,不可能对公司的发展大计提出什么好的建议。大公司就不一样,可以用高薪请个好会计,李明川对这个道理想得通,也就不过多地责备自家的会计。
李明川想起翡翠湖度假村来了个很牛的财务总监,就打电话给旧领导请求引荐一下,领导跟他弟弟林永浩一说,就成了。李明川说要请古力特吃个饭,领导说人家是从深圳来的,见过大场面,你可别带到鸡毛小店去,辱没了我的面子。
见到古力特,才发现其实非常平易近人。古力特很实在,在电话里听说李明川是私营老板,吃饭自己掏钱,就挑了这间大众化的“优雅天成”。说平时大鱼大肉吃多了,今天来些家常小菜,经济实惠。李明川很感动,说让古总见笑了,那就请点菜吧。
古力特看看菜牌,有个“蚂蚁上树”,问这是个什么菜;李明川说就是粉丝上撒点芝麻,哄鬼的菜,没得吃缠。古力特说这个好,芝麻是补肾的,然后又点了个洋花菜,声明要素炒。李明川说要用肉炒吧,素炒的没个吃头。古力特说就要素炒的,洋花菜在深圳叫椰菜花,是高档菜,好几块钱一斤哩,过年更是价格涨到天上去了,平时都舍不得多吃。这里市场上才卖3毛钱,还是1公斤,要炒它一大盘吃个够。洋花菜是十字花科植物,离人类的亲属关系最远,仅次于菇类,就是你们说的菌子,关系越远对身体健康越好,素炒最妙不过。
李明川听呆了,古总何止是财务专家,还是美食专家和健康专家。相比之下,我们这边的都是些土贼,只晓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过瘾就行,管他身体好与不好!古力特又点了素炒莲花白,说深圳叫它椰菜,虽然价格便宜,却最养胃,适合用猛火爆炒,脆脆的端上来。还点了菌子汤,然后说李哥你爱吃肉就点肉吧,别管我。
李明川说你这是为我省钱呐,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于是点菜、上菜、上酒、上饮料,一边吃一边谈,海阔天空地聊起来。古力特说接到电话后,就找《文摘周刊》来看了,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只是记者写稿时没写清楚。
李明川故意轻描淡写,说曹娅莎最爱吃鲍鱼,她吃鲍鱼一定要吃九孔的,加鸡汁、火腿、鱼翅,用文火煨烂。老实说吃鲍鱼不是稀罕事儿,但鲍鱼有九孔一说却还是第一次听到,看来以后得和古总一起去吃九孔的鲍鱼。
古力特比较爱吃,也就是俗话中所说的贪吃鬼,粤语叫“为食猫”,为食猫对吃格外关注。在鲍鱼的身体外边,包裹着一个厚厚的石灰质贝壳,这个贝壳是一个右旋的螺形贝壳,呈耳状,它的拉丁文学名按字义翻译可以叫做“海耳”,就是因为它那贝壳的形状像耳朵的缘故。另外在鲍鱼的贝壳上都有从壳顶向腹面逐渐增大的一列螺旋排列的突起,这些突起在靠近螺层末端贯穿成孔,孔数随种类不同而异。在我国北方分布的盘大鲍有4~5个孔,南方分布的杂色鲍有7~9个孔。古人给鲍鱼起名叫“九孔螺”,就是从它的这种特征而来。
“九孔鲍鱼”在台湾简称九孔,属于蚌科,外壳质薄而坚硬,焕发五彩花纹,非常璀璨悦目,背上有九个螺纹小孔,所以名为九孔。九孔大多产于花莲台东沿海一带,最为正宗。凡是台东所产,背壳上一定是九个螺孔;北壳螺孔不是九个,而是或多或少,真正的行家一瞧就知道是不是台东出产的真正九孔啦。九孔的好处,是比一般蚌类都肥硕细嫩,吃一只就是一只,非常耐嚼。九孔以盐卤涂搽,在火上干烧,最能保持本身鲜味。但烹调九孔的手艺要求极高,老嫩火候极难把握住,稍有差池就会嚼不动,遇上没除韧带的还会塞牙。所以厨师用文火去煨比较取巧,煨得软乎乎的又香又可口。而广东一带习惯以“头数”计算鲍鱼的重量,“几头”的意思是表示一斤鲍鱼里有几只,比如一头鲍鱼是特大的,一只就重500克,两头的鲍鱼一只重250克,依此类推。
李明川抚掌大笑,叹今天真的遇上高人了,古总若不做财务专攻美食,只怕也是顶呱呱的一流人物。古力特连连摆手,说还是洗票简单得多,应该是从洗钱演绎过来的。可不可以这样说,洗票就是把不合法的票据变成合法的票据?但文章中的曹娅莎也好,刘处长也好,并没有把不合法的票据变成合法的票据。那么洗票是不是有着其他特定的含意?文章中也看不出来。读者能看到的,只是曹娅莎和刘处长把手工填写的100元整存整取存单改成1 000万元,这是典型的变造金融凭证;还有就是通过熟人把已经存入银行的汇票拿出来背书转让,这是典型的诈骗。因此可以这样说,这篇报道中“洗票”一词用得并不确切。
李明川举起酒杯敬古力特,说古总确实了得。古力特又分析说,曹娅莎的作案经过,文章也写得不甚清楚,换一种方式来说可能会容易听明白。首先有两个前提,第一是高息揽存,第二是曹娅莎认识银行内部的人,即那位李某,而且曹娅莎和李某关系很铁。没有这两个前提,案子不会发生,这两个前提非常重要。先来看第一次诈骗,刘处长以高利息为诱饵,从山东拉来1 000万元存款,经曹娅莎介绍存入银行。曹娅莎事先对银行李某说,拉来一笔存款给李某完成任务,过了结算期后再把款子划走,李某答应了。注意,曹娅莎一定没有告诉李某要付高利息,她这笔利息由自己来付,因为她压根儿没打算还钱。
然后曹娅莎在银行存了100元,是人工手填的整存整取存单,刘处长用“消字灵”改成了1 000万元。这里补充一下文章中没有写透的一点:刘处长把这张存单给了山东,说1 000万元已经存进银行了,这里是多少多少利息,请收下;一年到期后,你们可以取回1 000万元及剩余的利息。山东方面如果不放心而打电话到这家银行询问,银行一定会说,1 000万元存进来了,没错。问题在于山东得到的并不是1 000万元的真存单,如果一年以后山东拿这张存单来取钱,银行一定会因为是假单而拒付甚至报警。接下来,结算期过了,曹娅莎通过李某转出900万元,划了500万元给刘处长,付了210万元利息(可能少一点,因为要减去法定的存款利息),付了2万元的介绍费,自己剩下188万元;加上银行里还有的100万元,总共得288万元。这就是第一次作案的经过。
李明川听得很明白,只是有一点疑问,刘处长既然是存心欺骗山东,为什么他不自己拿1 000万元,而要通过曹娅莎和李某七转八转,才得了500万元和那2万元介绍费呢?那210万元的利息本来也可以不付给山东的。
古力特估计是刘处长自己拿不到现金,山东开出的汇票一定是指定存入李某所在银行,必须有曹娅莎和李某的关系才能变成现金,这点可以回应前面说的前提之一。刘处长付给山东210万元,他就有了一年的时间做许多事,不付的话,也许他几天之内就要穿帮。只要明白了第一次诈骗的经过,第二次就简单了。第二次曹娅莎自己动手,以高利息骗得招远500万元,让招远以“特种转账支票”存入银行。曹娅莎通过熟人把支票取出来背书转让掉,全部钱归自己所有。她比刘处长更大胆,更直接,答应好的利息也不付了。文章把这也说成是洗票,更站不住脚。
李明川完全明白了,高手不愧是高手,深入浅出地一解说,复杂的事情立即变成简单明了。两个人又干了几杯,古力特说酒量浅不能再喝了,请李哥手下留情。李明川表白说今天晚上又多学了一套防骗的本领,最起码别人高息揽存到我头上,我不会轻易相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嘛。其实他心中异常兴奋,到了深更半夜还睡不着觉。他从曹娅莎身上得到了灵感,从古力特的解说中发现了一条发财之道。妈的,老子辛辛苦苦干了几年,背了一屁股债,照现在的形势看公司也不会有什么转机。还不如想想别的窍门,快速致富,然后……
他对自己说:我要发财,我要吃九孔的鲍鱼!
他想了想,又对自己说:我要洗票!
李明川认为,曹娅莎错就错在作案多次,没有及时开溜。其实不要多,一次性搞上1 000万元,跑到境外去,就万事大吉了。正因为她贪心,才会在准备移民加拿大时被捉拿归案。她第一次拿到钱,还要去还以前公司欠下的贷款,太笨了!还有那个刘处长,本来就不是处长,只是一个无业的江湖骗子,既然如此,拿了712万元就跑呗,怎么还在曹娅莎落网后被逮着呢?两个憨狗日的!
李明川的有利条件之一,是认识银行里的人,要把一笔钱存进去再取出来很容易。有利条件之二,是有个铁哥们在缅甸,铁哥们曾鼓动李明川去缅甸,并说过现在不来没关系什么时候想来什么时候都欢迎的话。听说铁哥们在缅甸混得不错,可以保证李明川成为缅甸人或者成了缅甸人之后再移民到第三国。
李明川的问题是:去哪儿找一个有1 000万元的人?
李明川是这样计划的:物色一个有1 000万元的人,告诉他现在经济不景气,通货紧缩,消费低迷,物价下跌,生意越来越不好做。那么,手中的一笔钱用来干什么呢?投资餐饮业?炒股票?倒钢材?玩邮票?搞房地产?都不行。告诉你,我李明川熟人多,路子广,现在有一个绝对确实的消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与你分享。政府某部门正在牵头搞一个基金,准备在下个月投入股市。据可靠消息,很快就要实施《证券法》了,大批违规资金要撤退,基金这时进场,正是抄着了大底,稳赚不赔,又托住了大市,符合政府的愿望。为了配合这个基金,政府还可能降息,所以你要抓住机会,投资这个基金。投资方法与以往有些不同,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只要你把钱存进某某银行就行了。一方面享受存款利息,另一方面这个基金进入股市又让你获利,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股市获不着利你还有存款利息。告诉你,你参加不参加无所谓,这个消息可是个天大的秘密,可不能泄露给别人知道!
李明川的这个圈套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要让别人相信,就必须符合以下几个特点:1.要结合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例如通货紧缩消费低迷之类。2.要有一些真实而准确的数字,例如今年全国餐饮业的营业收入之类。3.要有一些对未来的预期,例如实施《证券法》等等。4.要加入一些可信性颇高的小道消息,例如银行降息。5.然后以上面所说的四点作铺垫,作烘托,引出这个圈套。6.还不能心急,要让对方明白参不参加无所谓,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这六个特点都具备了,还怕没人上钩么?
李明川是这样预期的:只要有人拿出1 000万元存进银行,他就马上换成现金,马上跑到缅甸,以后发生什么事,就眼不见心不烦了!
说起来也是巧,李明川正着手寻找羊牯,羊牯就出现了。那是在一个晚宴上,李明川偶然认识了杨卫东,两人先是寒暄,一下子就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然后很自然就转到了投资的话题上。李明川仿佛不经意地就说出了投资基金的秘密,然后又显示出后悔口风不严的样子,杨卫东的眼中就放出光来。
杨卫东死缠着李明川,一定要了解这个基金的情况,李明川淡淡地道:“杨老板,要求高着呢,要投资进去,起步就是1 000万元。”
杨卫东说要投就投个1 000万元,毛毛雨有什么意思!
李明川简直要心花怒放了,脸上却平静如水:“你也有1 000万元?我还以为现在像我这样随便拿得出1 000万元的人不多了呢。”
杨卫东说本来有另一个投资计划的,只是风险太大,下不了决心。李明川欲擒故纵道:“你自己看着办吧,你的投资计划好,就干你的。”
杨卫东说还是投基金最保险。只是有个两难的问题:想只投800万元,留着200万元做流动资金;你知道手头不留一点活钱生意没法做,但是规定又是起步是1 000万元,也不可能让800万元就进去,这怎么办?
李明川思忖着,觉得自己刚才把话说得太死了。还没等他想出应对的话来,杨卫东提出了个折衷的办法:投进去1 000万元,找银行给贷款200万元。
李明川说帮杨卫东去问问,回到家里便独自想办法。他想这事不能闹大,一闹大一较起真来就增加了风险;办贷款的手续麻烦透顶,贷了款银行肯定不会让自己把1 000万元提走,到时只怕自己脱不了身。他想了半天,只有自己先出200万元,把房子、汽车什么的抵押掉,东挪挪西借借勉强能凑够200万元,跟杨卫东说是预支的利息和分红款,到年底再从基金收益中扣除。反正人要走了,房子汽车也带不走,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用200万元换1 000万元还是划算得很。
计划做得完整,实行起来就顺利。杨卫东把1 000万元的汇票给了李明川,李明川存进了熟人的银行,然后李明川给了200万元给杨卫东。过了几天,李明川去银行提钱,快要进门时,他的眉毛突然间跳了起来。是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还是右眼跳财左眼跳灾?他的心里掠过一丝阴影,那杨卫东怎么会这样巧,一下子就撞到我的圈套里来了?既然我能从报纸上看到曹娅莎的骗局,那他会不会也恰好看到了,将计就计反将我一军?
李明川迟疑了一会,既担心会上当,又想万一没事只是自己疑心生暗鬼,那岂不是错失了一个大好机会?他揉搓了一下眉头,想出一条绝妙好计,端的是能攻能守能放能收。他镇定了一下心神,清清喉咙,面不改色地走进了银行大厅。大厅里人不多,有几个人坐在那儿像是等办事的样子,但眼神都是又明亮又警惕。李明川心中有数了,他走到柜台前,对里面的人说:“同志,我前几天收到一张汇票存进来了,但我怀疑那是假的,请你帮我验一下,如果是假的,是向你举报还是向警察举报呢?”
这就是李明川的高明之处了,如果那张汇票是真的,他就顺手把钱提走;如果是假的,那他先说了报警,就能蒙混过关,虽然损失了金钱,却保住了小命。果然,那营业员还没反应过来,就有几个便衣警察从身后包抄过来,把李明川按住了。
李明川被押去派出所审了半天,才明白那张1 000万元的汇票是杨卫东变造的,而且银行在收到汇票的第二天就接到了举报假汇票的电话。警察在银行埋伏好几天了,就等着李明川来提款。幸好李明川把举报说在了前面,给自己留下了退路,还向警方提供了杨卫东的线索。当然警察也不会轻易相信他,先把他关在羁押室里,要去核实情况。
李明川叹自己一时大意,看走了眼,聪明反被聪明误。看来打举报电话的就是杨卫东,此人决不是羊牯,分明只是披着羊皮。他却不反省一下自己也是小人,动歪心思害人在先,谁也怨不得谁。正如民间谚语所说,光棍遇着无皮柴,一路货色罢了。虽然他不看书,却也输了。
晚上的蚊子像轰炸机一样绕着李明川咬个不停,他只好不断地走动,不断拍打蚊子。他绞尽脑汁在想,怎样才能在这九死一生的境地翻盘,杀出一条活路来?警察都下班了,只有个小保安在羁押室的铁门外值班,保安不是正式警员编制,容易突破。李明川用话撩那小保安,问他从哪里来,工资多少,胡乱认了个老乡,然后就问想不想赚点外快?我也不难为你,你不必说谎,只要你帮忙打个电话找我三哥,说我在这里,警察正在调查,就行了。举手之劳能得到好处,你何不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