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翡翠湖恩仇记第二章15. 喇嘛寺与虎跳峡
作者:张子君  发布日期:2024-01-10 00:39:49  浏览次数:479
分享到:

处理好《柠檬树下的猫》后,古力特与和师踏上了去迪庆州的路途。和师很细心,带足了水和干粮,还有毛衣和棉袄,他说迪庆州那边现在天气很冷,晚上有可能会到零下十到二十度,多带点衣服放在车上总归不会错。车子也检修过了,一般不会出什么毛病,就算有些小毛病他能自己动手修。和师从小就在外面流浪,别的本事没有,生存能力却是超强,不管去到哪儿,饿不死,冻不着,总能想出办法来。古力特感叹说这才是真正的男人,就像近期热映的迪士尼动画片《狮子王》一样,没有艰苦的磨难,又哪来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男人。

和师说他本来没打算看《狮子王》,是为了陪小儿子才去看的,那票太贵了哦,所以一直拖到有盗版的影碟才去看了。和师说不出什么有道理的评价,只是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对比一下国内的动画片,就是觉得国产的不好,不如外国的好看。

车子开上一个高坡,和师说这下子出丽江的地界了,你可以回头看看,能约莫望见丽江的模糊影子,一转了这个弯就什么都看不到了。接下来的路会很难走,一路上除了山还是山,本来这里就是七扭八弯的山路,加上中间有很长一段在修路,要做好心理准备哦,会颠得你浑身骨头疼。古力特回头望望丽江,只见一片朦朦胧胧的房子,影影绰绰地映嵌在地平线上,居然有一种海市蜃楼的感觉,只不过海市蜃楼一般是出现在天上,而丽江则显现在地平线的那一端。这一瞬间,他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黄霑写的一首歌词《天虹》,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见到天虹,云际现出光彩重重,令我忽然,明白人生的匆匆。瞬息光华,凝满万般千般艳丽,大千色相艳似天虹,还是会消失影踪。”

他晃了晃脑袋,天上并没有彩虹,为什么会突然想起这首歌?

转过弯后,路果然难走了许多,但古力特不以为然,又不是没吃过苦,坐个车还怕骨头疼么?没想到这路还真的是坑坑洼洼的,几乎就没有平地,越走越难走,坐在车上比骑马还颠簸得厉害,不一会儿古力特就全身骨头发疼。他强忍着不做声。人家和师开车那么辛苦还没事人一样,你坐个车若还嫌三嫌四,就太不像话了。他双手紧紧握着把手,向车窗外望了一眼,天啊,太恐怖了!好几回都感觉车要冲下悬崖,下面是深邃不可目测的鬼门关,可还没回过神来时车却又拐回来了!

和师的车技高超得不像人类,又快又险,每每在悬崖边一闪而过,比杂技表演还要惊险。古力特坐车坐得心惊肉跳,脉动加速,每一秒都不得安宁。和师叫古力特不要往窗外看,越看只会越害怕,要不闭上眼睛睡觉吧,睡得着也罢睡不着也罢,眼不见心不烦,不看反而安全得多,至少你心里能好过些。古力特于是闭上眼睛,在脑海里乱七八糟地想些事情,果然心里就慢慢平静下来,最后竟然不知不觉睡着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听和师说到了,古力特睡眼惺忪地下车一看,天色暗淡下来,看看手表,已经是傍晚,浑身骨头像被人拆了又组合再拆再组合一样。和师说现在过了吃饭时间,不方便去打扰朋友,我们就找家小饭馆吃饭吧。古力特说对头,尽量不要打扰别人为好。

他们找了一家小饭馆走进去,里面昏暗的灯光有气无力地照着,没有一丁点做生意的气氛。他们坐下后,饭馆老板才幽灵一般地闪出来,和师咕噜咕噜地说了几句藏语,不一会菜就端上来了。和师指点着说这是牦牛肉,这是羊肉,这是糌粑,要不要再来些酥油茶?我怕你嫌它油腻,吃不习惯,但这里天气寒冷,多吃点油可以御寒。古力特说为什么不点青菜?满桌都是肉,看着就没胃口。和师笑了,说这地方青菜比肉贵多了,本地不产青菜,气候与土壤都不适合种菜,青菜要从外地运进来,所以贵。加上现在的季节,你有钱也吃不到青菜。我问过老板了,他这儿连野菜也没有,我明天再带你去吃。你没有胃口不是因为没青菜,是一路上颠的,现在全身骨头都疼是不?没事的,等你休息过了,自然胃口大开,任何人到了这里都会变得爱吃肉,不多吃点肉你根本撑不过去。

古力特听和师说得有理,就一口接一口地吃肉。和师说这家的酥油茶也不好,你随便试试好了,等会儿我带你去朋友家喝正宗的,那才是真的好。古力特喝了一点,果真异味难当,就再也不喝,觉得小时候听歌里唱的什么青稞酒酥油茶还是算了吧,看看有没机会找一条正宗的哈达才是真的。

吃完饭,他们开车走了一小段路,来到一所大房子前。和师说藏族一般的居民房屋都是就地取材,并与地形紧密结合的特色建筑,同时又由于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不同,在建筑规模和质量上也有不同。房子的特点是平顶立方体,因为中甸坝子木材资源丰富,有的是架木为墙的木楞房,也有的舂土为墙,但屋顶多数是木质,上面压着鹅卵石。富裕人家的房屋比较高大,底层养牲畜,楼上住人,中间是灶房和杂物房,旁边有卧室、仓库、佛龛等,也有两边是平顶厢房,自成一院的。门窗上端有斗拱作檐,房顶上有五彩经幡。藏族很少用桌凳,喜欢在皮或氆氇垫子上盘足而坐,围着火塘就食。我们看到的这一家,是个中等富裕人家。要看谁家有没有钱,就去数他家的柱子,柱子越多越有钱。另外藏族户内严禁拍照,你若想拍照片,在外面拍些好了,如果他们不主动与你合影,你最好不要提出来。

古力特说那我也不拍照了,要尊重人家的风俗。反正我也不懂藏语,你做什么我就跟着你做,总不会错吧。和师说要得要得,两人就推门进去,与主人打招呼拉家常。

这家主人不懂汉语,经和师介绍,对古力特的到来非常欢迎,马上现打酥油茶招待客人。主人先拿出一块茶砖,说是最好的普洱茶,用刀切下一块,和水一起放到水锅里,吊在火塘里煮。水开后,把水滤掉,说这叫洗茶。然后重新加水再煮,水开后放进盐巴,待用;切一块酥油放进竹筒,开始用棒子去捣,还加了一些不知名的东西。

和师说酥油其实就是牦牛油,其他的香料按各人口味添加,会形成不同的风味。这一家的酥油茶很独特,很香,你喝了就会知道。说话间酥油捣好了,加茶水再捣,再加茶水再捣,最后倒出来的是奶黄色的液体。古力特喝了一口,还是有点不适应,但多喝了几口之后,那种独特的回味开始在嘴里回旋,感觉到浓浓的甘美。他喝完了又请主人续杯,主人见他喜欢,心中自然高兴,脸上洋溢着舒心的微笑,尽管语言并不相通。主人又带他们参观室内的陈设,处处带有很强的宗教元素。有经堂和佛龛,布置与装修显得精美、华丽,室内陈设都是彩绘,连客房的正墙上也挂有佛或菩萨的唐卡画像,并献挂着哈达。其它房间的布置比较简便朴素,以实用性为主,绘制有象征简单的吉祥八宝、雍仲、以及不知名的图案。

古力特注意到房子的墙体很厚,问这有没有什么讲究,主人说这样的建造结构使得房子内部冬暖夏凉,同时具有优质的采光效果。这里是高原气候,全年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这种建筑能自如地应对外界气候变化,不仅能够防止雨水侵袭,还能隔热保暖。另外,平顶式结构更能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夏天可以在屋顶晒粮食,冬天在屋顶放置草料。

古力特赞叹一声,说自己公司在做房地产,反而远远不如藏族民居来得有智慧。和师听得古力特赞叹,就说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其实还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为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为经堂和晒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建筑所用的石头与木材,都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工艺上也是以合榫为主,有巧夺天工之妙。古力特很认同这点,民间的智慧,往往是现代人不能企及的,正如北京的高楼大厦,又怎么比得上老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

参观完毕,酥油茶也喝够了,两人向主人告别。走出屋外,古力特回头望望这座房子,突然有了一种亲切感。夜色中的房子只有单一的土色,大门上贴的护法神像、屋顶的小型经幡、院内高高竖起的大型五彩经幡、都只剩下浅浅的轮廓,柱头和屋顶的雕刻和彩绘更是看不清楚,但那种神秘的气氛却始终萦绕在心头。

和师道:“古总,你抬头看看,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古力特抬头看天,却见满天星辉,晶莹璀璨,银光如洒满一天的珠宝,耀目地争奇斗艳。他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壮丽的景象,一时间竟然痴了。好半天他才从凝视中回过神来,真想把整个天幕拥在怀中,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奇观。

和师说这里在地理地貌上叫做“亚洲水塔”的东南端,平均海拔有3 300米,加上空气稀薄,所以星星显得特别大特别明亮,仿佛一伸手就能摘下来。古力特觉得以前学过的所有词汇通通失灵了,实在无法形容眼前的壮美,果真叫做“眼前有景道不得”!

看够了星光灿烂,两人的手脚都冻得僵硬,和师把古力特带到了招待所里。古力特本意想洗个舒服的热水澡,可招待所里没有热水供应。古力特问为什么不找个好点的招待所,和师说这已经是中甸县最贵的招待所了,20元住一晚,大大超出了当地人的消费能力。古总你就忍一两天吧,这儿的人比较少洗澡的,这主要和高原气候、生活环境有关,也是藏族人祖祖辈辈总结出来的一种适应高原的生活习惯。这里的空气好,不经常洗澡也不会脏,反而因为气候寒冷干燥,常洗澡对身体没什么好处。只有适当地保持皮肤中的油性,才能更好地抗寒。至于传说中的藏族人一生中只洗三次澡,出生一次,结婚一次,死亡一次,那纯粹是胡说八道。

古力特哈哈大笑,这种以讹传讹的江湖传闻,到处都有。记得还是在盘古酒店工作时,就有个来自陕西的同事问古力特,是不是广东人都爱吃三吱儿。古力特问什么叫“三吱~儿”,那同事说就是刚出生还没睁开眼睛的小老鼠啊,广东人就爱吃这玩意儿,一筷子夹下去时,小老鼠吱地叫一声;放到嘴里一咬,小老鼠吱地叫第二声;等吞下肚子以后,小老鼠在肚子里再吱地叫第三声;所以叫做三吱儿。可是在广东人的传说中,是湖北人专门吃三吱儿的;而在湖北人的传说中,是浙江人爱吃三吱儿的!

虽然水很凉,古力特还是坚持刷牙洗脸洗脚,说洗完凉水以后睡觉脚会渐渐发烫,和师称赞这是古力特的身体好,有些人用热水洗了脚睡觉脚还会变凉哩。等古力特洗完回来,和师早已把电热毯插上电了,古力特说不需要了吧,我从来都没用过电热毯的。和师说天气预报今晚半夜的温度会下降至零下20度,我猜你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低的温度。这样吧,如果你嫌热,就把插头拔下来,半夜若是冷了再插上去。睡到半夜,古力特果然被冻醒了,才知道和师的老江湖厉害,赶紧爬起来把电热毯的插头插上。第二天起床时天都大亮了,窗玻璃上结了一层冰花,一开窗就寒意飘然入骨。

和师说天气突然变了,梅里雪山那边又是风又是雪的,我们去不了啦。它虽然很漂亮,也很危险,其中的卡瓦格博峰是世界上最美丽之山,被誉为“雪山之神”。早在1902年,英国登山队就曾首次挑战卡瓦格博峰;自1987年至1996年,日本、美国及中日联合登山队相继向卡瓦格博峰发起攀登,都没有成功。1990年11月至1991年1月,17名中日联合登山队员试图登顶,结果全部罹难,成为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惨案,尸体至今没有找到。我们去的话只能远观,那真的没什么看头,就不必去了。

古力特知道和师做事的细致与周到,就静等着下文。果然,和师说不如我们去喇嘛寺吧,你们广东人讲迷信,爱算命,我们就去喇嘛寺走一转可好?古力特说我不迷信,也不爱算命,但是我喜欢这种不在计划中的临时想出来的好主意。特别是有地方特点与民间色彩的没见过的风土人情,最合我意,我们就去吧!

匆匆吃过早餐以后,两人开车去喇嘛寺,一路上都是山路,但不算陡峭,沿途还有很多民居。路慢慢开始爬坡,古力特见到路上有三三两两跪拜的人,和师叫他仔细地看看,这些跪拜者有什么分别。古力特看了一会儿,把这些人分为几种,一种是走一步拜一拜的,一种是走好几步拜一拜的,还有一种是走一段路才拜一拜的,这其中有什么奥秘么?

和师说藏族人对佛是很虔诚的,很多人一辈子只为佛而活着。他们先是努力挣钱,挣到钱后就捐给喇嘛寺,以洗清今生今世的罪孽。挣到小钱的,就近捐赠,挣到大钱的,到拉萨去捐赠,总之量力而为,完全自选。最虔诚的一种,就是挣够钱以后,从住地出发,一步一跪拜,一直拜到拉萨。比如今天跪拜了二十里,就在路上做个记号,去吃饭睡觉;明天再从记号处开始,继续新一天的跪拜行程。你注意看看,路上经常会有些石块,那是他们做的记号,所以千万不要去移动那些石块。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洗清身上的罪孽,才能在来世过上安详宁静的生活。从这里拜到拉萨,路上需要历时数年甚至十几年。

一步一跪拜,直到拉萨!古力特内心大恸,仿佛受到了电闪雷鸣般的撞击,这是要多坚强的信仰与毅力,才能做到这一切!和师说他也不明白藏人的这种性格是怎么一回事,比如有些藏人是不杀生的,如果你要杀他,他宁死也不还手,甚至宁可自焚。那种善良,有时已经到了固执的地步。古力特喃喃自语,说如果汉人有这种信仰,那世界上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可叹汉人大多数是软骨头,所以在历史上,汉族总是被外族奴役的多。

和师见古力特话语中颇有惭愧之色,就问他为什么不迷信不爱算命。古力特说汉族其实是一个斤斤计较的势利民族,跑去寺庙里烧香,其实并不是尊重神佛,只是和神佛谈生意而已。捐了几个臭钱,就要神佛保佑身体健康、保佑升官发财、保佑生子升学,这不就是做生意么?我们经过寺庙都是过客,为了表示尊重,进去烧个香是礼貌,但没道理开口要这样要那样的。所以,我从来都是烧香不许愿,更不会要求神佛保佑些什么。一个人,什么都要靠自己努力,靠自己去争取。

这话让和师大为赞叹,说古力特才是真正懂佛的人,能和有悟性的人同行,也是百年的缘分。古力特也同意缘分之说,来翡翠湖之前,怎么会想到居然有丽江之行?居然有香格里拉之行?居然还会上喇嘛寺去?

和师说喇嘛寺是当地人的俗称,正式的名称叫归化寺,建于1679年。全寺占地五百亩,在1958年被拆毁,后来重建起来;在1966年又被毁掉,然后再重建,但已远无当年的规模。我们时间不多,就直接到主寺去,我认识寺里的小喇嘛,让他带你直接去见大喇嘛。你要注意两点,一是跟着我,我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不要触犯了寺内的规矩;二是不要太露富,要给钱的话比别人多一点就好了,不必要给太多。

古力特点点头,把和师的话一一记下了。他们停好车,步行上去,进得底层的大殿,果然是金顶辉煌,宝相庄严,看不尽楹联匾额,观不够檐枋彩画。古力特亦步亦趋地跟在和师后面,礼拜敬香,毕恭毕敬。今天来参拜的人不多,只见帷幕后面转出一个年轻的喇嘛,与他们互相施礼,又与和师说了几句话。和师翻译说,这喇嘛很少见到汉人这么虔诚地来烧香礼拜,特意请我们进后堂喝茶。进后堂坐下后,喇嘛筛水敬茶,与和师相谈甚欢,古力特完全听不懂,就注意观察场景。他看见旁边有个钵子,里面放着1元2元的钞票以及一些毛票,就从钱包里抽出一张5元的钞票放进去。

那喇嘛虽然不停地与和师说着话,眼睛却尖利得很,见古力特放了5元钱,就请他们移步到二楼去烧香。到二楼烧香后又是奉茶,又坐在蒲团上闲聊,古力特又看到旁边有个钵子,里面有不少5元的钞票,就往里面添了一张10元的。他望望和师,和师点头表示赞许,他才放下心来。

喇嘛叫他们稍等,去楼上看看大喇嘛在不在,不一会儿下来说大喇嘛去省城开会了,二喇嘛也有事出去了,只有三喇嘛在给人看病,建议他们找三喇嘛谈谈。和师告诉古力特,藏人有病一般是不吃药的,他们会来喇嘛寺捐一点钱,让喇嘛念一段经文,就回家等着病好。古力特很惊奇,这有点类似于用信念治病或是用心理暗示治病,古今中外的历史中都有这一类记载,却没想到今天在这里遇到了。

他们在喇嘛的引导下爬上高高的楼梯,这楼梯很独特,全部用圆圆的原木一根一根搭上去,不习惯的人得小心翼翼以免打滑。到了三楼,拐入一个房间,一个妇人静静地坐着,听三喇嘛在念经文。三人悄悄坐下,古力特打量了一下三喇嘛,是个天庭饱满、满面慈祥的中年人,约莫四十岁左右,好感就不知不觉地充盈了内心。他虽然听不懂经文念的是什么,但那声音很柔和,很有魅力,恍如小河里悠悠的流水,轻轻地滑过耳畔。

三喇嘛念完经,妇人拜谢走了,和师充当翻译,把古力特做了一下介绍。古力特早看到了装钱的小钵子,见里面都是些5元10元的钞票,就放了一张50元的进去。三喇嘛问古力特要算些什么,古力特想了想,自己身体蛮棒的,不需要算健康;工作蛮顺利的,不需要算事业;收入也还满意,不需要算钱财;那算些什么好呢?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算的,就干脆说算算前程吧,也就是说我今后应该怎么做,但是我的时辰八字我自己都不清楚。三喇嘛笑笑说我这里不问时辰八字,只需要告诉我你的属相,属狗呀属猴呀就可以了。

古力特说了属相,三喇嘛拿出一个圆圆的白铁盒子,比万金油约莫大一倍的样子,举在耳朵边作聆听状,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着古力特。盯着盯着,三喇嘛的脸色凝重起来,连古力特都看出了不同寻常。过了大约两分钟吧,盒子发出叮的一声脆响,三喇嘛垂下手,却迟疑着不说话。

古力特明白得快,道:“有什么事你直说好了,我不介意的。”

三喇嘛想了想,没开口;再想了想,才缓缓地道:“你将有一场大难。”

古力特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但听德高望重的三喇嘛说得认真,心里还是会有所顾忌。他停了一下,问道:“能不能再说详细一点?”

“我不能说得太多。”三喇嘛斟酌着字句:“有些话,说了只会更伤着你。”

古力特问:“那我应该怎样做呢?”

三喇嘛又想了想,道:“这样吧,你想怎样做就怎样做,一直往前走就是了。”

古力特放下心来,这还不简单么?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么说就是了呗。

三喇嘛走进内室,拿出一条雪白的哈达,给古力特绕在脖子上,道:“你是个好孩子,但是你的命运有点坎坷,你要记着我说的话,一定要坚强。”

和师说古总你真幸运,献哈达是藏民最隆重的礼节,其中纯白色的哈达又是给最尊贵的客人的,我行走江湖几十年,还没有人给我献过哈达呢!

古力特笑得很灿烂,对三喇嘛不断地鞠躬合十:“谢谢!非常感谢!”

两位喇嘛把古力特他们一直送到大门外,还合了影(寺内不允许拍照),才拥抱作别。古力特满心欢喜,与和师一起下山,没想到才到中甸县城,就被两个人当路拦住了,是和师的熟人。

来者是迪庆州的商业局长和文化局长,他们听说翡翠湖度假村的老板来了,就专门守在路口,要请古力特吃饭。古力特又好气又好笑,这迪庆州地广人稀,小道消息传得倒飞快,可是我并非老板,只是给老板打工的!他解释了半天,加上和师在旁边作证,好不容易让两位局长相信了。古力特表示,回去以后一定把两位局长的意思转告给老板,至于老板要不要来迪庆投资,那要老板本人才能决定。

局长说饭还是要吃的,毕竟大老远的从深圳来,不吃顿饭显得我们失礼了。古力特想想也是,反正也中午了,正要找地方吃饭呢,相请不如偶遇,恭敬不如从命吧。他们去到一家有点像样的饭馆坐下,里面很空,没有什么客人,就挑了张大大的桌子坐下,天南海北地聊起来。局长问了古力特的口味,点了一桌特色菜,有维西蒸牛舌、卤肝辣子、夏河蹄筋、赛密羊肉、氽灌肠,还有锅奔火锅。

古力特最喜欢锅奔火锅,锅奔是高山上的一种野生竹叶菜,配上木耳、洋芋、豆腐、水发粉、猪肚、火腿、琵琶肉和麻油,用陶罐熬得热腾腾的,真个是香气四溢,吃得欲罢不能。

两位局长叮嘱古力特,回去一定向老板转告,请老板尽快来迪庆投资。迪庆机场的立项已经上报了,只要上面一批下来,迪庆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可是什么都便宜哦,以后再来就没这么优越的条件了,盖宾馆也行,做饭店做旅游也行,政府方面对招商引资有实实在在的优惠。古力特一口应承,会尽量对老板说好话。最后上来的主食也是迪庆特产,叫荞粑粑,可是古力特的肚子塞得满满的再也吃不下,局长说古总若是不嫌弃这些土得掉渣的东西,也可以带着路上吃哦。

吃饭进入尾声,两个局长突然低声讲起了藏语。古力特何等机灵,见他们的神色有些微妙的改变,猜测到其中必有玄机,就用粤语问和师他们在说些什么。和师也用粤语回答,说商业局近期经费紧张,开支控制得很死,这顿饭怕是报不了账,局长建议把发票分别开成两张,一张拿回去商业局报,另一张拿去文化局报。古力特一听,叫和师拦着他们两位,自己跑到柜台把账结了,250多元钱。另外叫老板把餐费开成两张发票,一张抬头写商业局,另一张写文化局。

两位局长发现了要过来抢着买单,古力特早已做好了一切,说今天请两位领导吃个饭,账已经结了,就不要再客气。两个局长谢来谢去的,然后大家互相道别,出得门来,和师发动了车,古力特才把两张发票塞到局长手中,然后跳上车,挥手致意而去。

和师大赞古力特对朋友真够意思,今天让他挣足了面子,以后若有事来迪庆,这可是一个大大的人情。古力特说知道迪庆是个穷地方,但万万没想到穷成这个样子,堂堂县里的两个局长,按级别也是个科级,出来应酬连两百多块钱的饭钱都要分头报账,那下面的老百姓如何过活?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了,还有这么多穷人,看来确实要好好搞搞经济建设,不要老是这个阶级斗争那个路线斗争了。

和师说古总你没看到更穷的呢,有些地方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10元钱的钞票,你想想都会心寒的。我就碰见过乡下的孩子卖菌子,5毛钱一堆5毛钱一堆,你给他2块钱要四堆,他不肯卖。因为他不懂2块钱是多少,非要给他四个5毛钱,他才卖给你四堆!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大路平坦,两人一路上说说笑笑,时间就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到了一个所在,和师建议下车吃饭,古力特看看表,才四点多钟,怎么就吃晚饭了?和师说时间是还早,但过了这个桥头镇,一路上又是那种骑马一样的山路,再也没有吃饭的地方,等回到丽江天都黑了,我们就在这儿胡乱吃一点吧。

这桥头镇是个偏僻的小镇,房子都三三两两地掩映在山上的树丛中,小街上冷冷清清,没有什么人。他们找到一家饭馆,也没有人吃饭,和师随便点了几个菜,不过就是勉强能填肚子的乡野粗食而已,聊胜于无。古力特肚子不饿,随便吃了几口,叮嘱和师一定要吃饱,不然开车开到晚上会很辛苦的。和师是出惯远门的人,不管味道好不好,都细嚼慢咽地吃了几大碗。

古力特看着和师,突然想起古龙小说里描写的阿飞,也是个吃相甚佳的人。阿飞是个吃过很多苦的少年侠客,常年在江湖奔波,除了武功高超,他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吃饭特别认真。因为吃完这一顿,下一顿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才会有,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一场如何惨烈的恶斗,更不知道生命会在什么时候突然完结,所以每一顿饭他都要极其认真地吃,为自己补充足够的能量。古力特把阿飞说给和师听,和师笑说古总你太抬举我了,我就是一个香港电影中的“茄哩啡”,能跟着你跑腿已经是极大的荣幸,哪有你说的那么好!

吃完饭继续上路,和师突然想起来,从桥头镇左边的小路拐进去就是虎跳峡,也是一个很著名的风景区,我们都来到这里了,为什么不顺便进去看看?古力特问时间够么?会不会影响我们赶路?和师说时间足够,就是回到丽江晚一点罢了。至于开车跑夜路,我跟了你几天,你对我的开车技术还不放心?

古力特闻言大喜,说和师你真是我的福星,这几天你给我的建议都极好,让我见识了很多从未见过的风土人情,如今又冷不丁冒出来个虎跳峡,我真是爱死你了!

和师就像一本活的历史书,叙说虎跳峡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那时候丽江的统治者是木老爷,虽然富甲一方,却被一个算命先生算过,死后将无棺材可用。木老爷似信非信,决心要与命运抗争一下,从此在他所要经过的任何地方,每隔十里地就放置一口棺材,以保万无一失。一天天气极好,木老爷心情甚佳,他骑着自己的坐骑,那是一头老虎,沿金沙江边看风景。江水汹涌澎湃,江岸风景如画,走到一个较狭窄的地段时,老虎纵身一跃,往江中间的一块大石头上跳去。老虎平稳落地了,木老爷却被颠进了滚滚江水中,瞬间卷去无踪。时间早已流逝,虎跳峡和虎跳石这两个地名,就这样流传了下来。虎跳峡在地理位置上分为两段,一段在丽江,一段在中甸,而中甸这一段的风景最为壮观。现在对游客开放的只是其中一小段,其他都在修建中。和师对这里很熟悉,特意带古力特去人迹稀少的一段,也是比较危险的一段,这正符合古力特喜欢冒险的天性。

和师把车停在无法开车处,两人沿峡谷缓缓而下,山势一路落差,奇险雄壮,古力特挑了几个绝好的角度,让和师拍了好几张照片。和师说这样拍照人太小了,几乎看不出是你啊;古力特说人不重要,景最重要,你看这孤峰突起,屹然独尊,山坡陡峻,岩石壁立,正好映衬出自然之博大,人之渺小。这种构图,这种光线,这种对比,连我都佩服我自己!

和师道:“原来照相还有这么多讲究,我还以为有个大头在上面,证明我曾经到此一游,就足够了。”

又走了一段,只听一阵阵的声浪渐传渐响,转过一个拐角,看到百米峡谷中怪石林立,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江流与巨石相互搏击,山轰谷鸣,气势非凡。斜阳把峡谷分映成明暗的两半,一半是撞碎的浪花闪现出七色的彩虹,另一半却是幽暗的深渊。阵阵风过,仿佛老虎刚刚才跳过去,还把威风凛凛的长啸留在了涧底。再往前走,江水态势瞬息万变,或狂驰怒号,石乱水激,雪浪翻飞;或旋涡漫卷,飞瀑轰鸣,雾气空蒙。江水遇到危崖的挤压与阻拦,似乎变得怒不可遏,它聚集力量向崖石不断发起冲击,狂涛汹涌,飞瀑腾空,空谷轰鸣,声震山谷。江底惊涛裂岸,崖头山泉喷泻。

古力特想再向下走拍些照片,和师厉声说绝对不可以,那些石头你看着干净,实际上滑溜无比,一旦失足掉下去,马上就被吞没。他们又找了一处较为平坦水流不急的礁石拍了几张照片,和师就提醒说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回头吧。古力特有点恋恋不舍,欲走不走地又流连了一番;可不知为什么,他脑中电光火石地一闪,突然想起了三喇嘛说的那句话,“一直往前走就是了”,也罢,那还是走吧,太晚了和师开车很费神的。

他们上了车,开出小路,拐回桥头镇的大路,往丽江出发。古力特看了看手表,6点45 分了,天色渐渐黑下来。古力特很兴奋,连说丽江与中甸果然大不一样,丽江像一首诗,委婉动人;香格里拉像一组画,优美,美不胜收;虎跳峡则是管弦乐团的交响乐,大气磅礴,震撼而奔腾,还带有野性。见和师没做声,车子也越来越颠簸,古力特知道又到了那段跑马一样的崎岖山路了,就不再说话,怕和师开车分神。

这次古力特没有睡觉,一直暗地回味这两天所遇到的人和事,不觉时间溜过,感觉到山路已尽,又回到了平地上。他往窗外看看,大路平坦,没有什么坑坑洼洼,和师这才开腔,说很快就能回到丽江了。

车子稳稳地开着,路旁不时出现一堆一堆的篝火,古力特问是不是少数民族过什么节日,为什么要在路边烧篝火。和师也觉得奇怪,在他的记忆中今天只是星期六,农历是十二月十五,没有任何民间节日,为什么要在路边烧篝火?古力特东看西看,偶然在车灯的余光中看到和师蹙着双眉,心里突然有了不好的预感。

车子转了一个弯,开上一个高坡,古力特想起来了,在这里应该可以远远地望见丽江城的,可眼前黑糊糊的一片,什么都没有。和师沉声道:“丽江停电了!你看,一点灯光都没有,这里全停电了,所以村民都烧起了篝火!”

古力特吓了一跳,传呼机也没有信号,无法得知发生了什么情况。车子又往前开了一段,又见路边有人围坐在篝火边,和师下车问了几句,上车就叫古力特坐稳些,他要加速赶回去。因为丽江地震了!这一带全都震了!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