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短篇中篇

短篇中篇

残梦人生(二)
作者:杨洛  发布日期:2012-03-13 02:00:00  浏览次数:2752
分享到:

 惺惺相惜,鲍廷美对自己的小舅子杨殿祥很是赏识,而杨殿祥自然也是很佩服自己这位出色的二姐夫。不过鲍家也确实是穷得出格,有时竟然连肚子都不能填饱。穷则思变,鲍廷美来到了离家五里外的小石口。
  小石口为分布于应县境内拱卫雁门关的五口之首,同时也是当时的商贸重镇。它与下社镇同处一条古道上,只不过要位置比下社更险要,也更富庶。鲍廷美就在这里一家店铺当伙计。他遇事时火候把握得很恰当,加上善识人心,因而在那家店里左右逢源。不仅深得其他伙计们佩服,就连老板也爱听取他的高见。
  在与这家店铺里的另一个伙计一起攀谈时,鲍廷美获悉其表哥竟然是在山西近代史上颇有威名的沈瑞。沈瑞号称阎锡山的十高干之一,授少将军衔,民国时期在山西军界有些权势。鲍廷美常常启发沈瑞的表弟去太原投靠他那大名鼎鼎的表哥,这位老兄却因自己无甚出众之处而羞于成行。如果有水滴石穿那么一说,那水就是鲍廷美那精彩的往古来今的一番论证。终于这位老兄如石般如如的心被鲍廷美给说穿了。他因为自己未见过太大的世面,怕有些胆怯,就邀鲍廷美和他一起去太原以为帮衬。
  在太原城内的沈将军府上,英武魁伟的鲍廷美那不卑不亢、措辞悦人的谈吐,博得了沈瑞的赏识。他在军队后勤处为自己的表弟找了份普通的差事,却将鲍廷美留在自己的身边当生活秘书。就其实际工作范围而言,相当于过去高官府上的大管家。这大大超出了鲍廷美的预期,他原本只是想着撺掇沈瑞的表弟一块去太原谋个安身立命的差事,再凭着自己的才干艰辛地向上攀爬。而现在,艰辛的过程省略了,直接来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上。
  早春里,北方料峭的寒意还未散去。一个身影还显单薄的青年急匆匆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两旁灰白的田野里似乎已有按捺不住的盎然生机,尚早的天色虽有些灰蒙蒙,却丝毫不影响这位青年的好心情。他就是接到二姐夫捎来口信后赶着要回家的杨殿祥。
  屈指算来,在下社镇的布匹店里当伙计已几年了。这几年里,虽然那位当老板的远房亲戚直夸他聪明能干,但他却知道这种生活不是他的志向所在。他的内心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这份等待在他的二姐夫鲍廷美去了太原后变得更加明白无误,那就是等待二姐夫从太原光鲜地回来。因为二姐夫在去太原之前来杨家辞行时,就曾答应要回来带他去外面闯世界去。如今二姐夫真的回来了,而且根据之前的来信判断,他在太原混得还可以。凭着直觉,杨殿祥感觉到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就要来临了。
  原来鲍廷美在太原安顿下来之后,便要返回应县接两个人来太原。一位当然是与自己相濡以沫的结发妻子,另一位就是他颇为赏识的小舅子。鲍廷美之所以要这么急着要接杨殿祥来太原,是因为他打听到省城里的陆军军官学校要招生了。鲍廷美感觉着,这对于颇有些才干的杨殿祥来说也许是人生中一个大好的机会。
  刚看到小舅子走到院门口,鲍廷美就高兴地跳下地来直奔院中,去迎接这位更准确的说是知己的小舅子。那天,鲍廷美为杨殿祥讲了自己在省城的见闻和陆军军官学校要招生的消息,并纵论天下大势、分析年轻人走争雄武人之途的锦绣前程。看到鲍廷美那对于农村人来说颇为华整的着装和优雅了许多的谈吐,以及听了鲍廷美的诉说之后油然而生的对省城的憧憬,都使得杨殿祥在内心里更暗暗坚定了跟着二姐夫出去见识大世面的决心。他似乎都有点等不及了。
  到达太原后,杨殿祥很快就在陆军军官学校高炮班入学了。陆军军官学校里聚集了来自全省各个县份的热血青年,他们的经历及社会背景各不相同,甚至其中也不乏中共方面派出的地下工作者。山西督军阎锡山很显然在早年留学日本期间对东瀛小国的军事实力大为折服,因而他所创办的军校里有许多日本籍教官,就连教务长也是由日本人来担任。只可惜阎督军也许至死都不明白,弹丸之国日本之所以能够由积弱之势成功转变为东亚强国,并不缘于流于表面形式的练军模式,而是在于深刻层面的社会体制变革。这当然不仅是阎锡山个人的短视,更是自清末及民国绝大多数中国实力派人物的失误,因而酿就了近代中华民族的大悲哀。


下一篇:情陷维拉坞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