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短篇中篇

短篇中篇

残梦人生(五)
作者:杨洛  发布日期:2012-03-13 02:00:00  浏览次数:2710
分享到:
杨殿祥一路上颠沛流离,饱尝艰辛,好不容易才回到了老家。回到应县后,才知道他的二姐夫并未回来。原来鲍廷美带着自己的妻子杨氏和沈瑞的小妾,一路狼狈地逃到了与应县相邻的怀仁县时,心却有些怯了。他思忖道,应县一定是不能再回去了,因为江山已是共产党的了。家乡人都知道自己曾是国军高官的秘书,万一有个什么大型运动的话,自己恐怕在劫难逃。也许只有逃到人地生疏的内蒙才会安全些,因为旧社会时,应县常有人因为某种原因,在家乡呆不下去而远避内蒙包头以求活路。而在这前途茫茫的时局下,沈将军的小姨太也不合适总和自己总呆在一起。于是鲍廷美为沈瑞的小姨太分析了眼下的形势,并指出她若是想下半生安全些,只得屈尊下嫁到普通百姓人家。那沈将军的小姨太此时哪有什么主意,只好说,事情都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全由鲍秘书安排吧。就这样在鲍廷美的安排下,沈将军的小姨太隐姓埋名,嫁给了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小百姓。鲍廷美则带着妻子继续向北,朝着内蒙包头方向逃亡。
  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尽,似乎一切又复归于平静了。杨殿祥那颗因见识了外面的大世面、而更不安份的心又开始有些躁动了,他决定重返太原城去了解一下当下的形势。
  当杨殿祥下了火车站、在太原街头时,他才感觉到太原已经彻底变了样,到处都是红色的海洋,到处都有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太原街头一次偶然遇到的场景,让他看得眼都傻了。只见那位曾经和他一起去前线观察军情的五寨学员,此时正领着一大队群众在街上扭秧歌呢!此时的杨殿祥才明白过来了,原来那个曾经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最普通的学员,竟然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原来那深宅大院、那位五寨学员所谓的经营茶庄的富商叔叔,竟然都是中共方面为开展情报工作而精心布置好的局!恰在那时,那位五寨学员,准确地说是新生共和国的青年干部,也看见了人群中的杨殿祥。他惊喜地从秧歌队中跳了出来,直奔杨殿祥而来,亲切地搂住他的肩膀,喊着老同学,硬是拉着他回自己家喝酒去了。
  在太原老同学家里做客的几日里,那位五寨学员苦口婆心地劝说着杨殿祥,希望他能在新太原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优秀才干。但当时的杨殿祥,却在大脑里深深植根着“共产党的江山不会长久”的谬误观点。因此当机会真正来临时,他却犹豫了。以家中有老父需要赡养为由,婉言谢绝了老同学。在太原街头溜达了一圈、觉得无所事事之后,杨殿祥又返回了老家应县,一呆就是几年。
  在这几年中,杨殿祥的母亲李氏在自己娘家所在的下社镇李堡村,为他物色了一房媳妇,名叫李亭秀,家中四姐妹中排行最小。令杨殿祥始料不及的是,李家四姐妹、俩兄弟中,最数这“四女子”脾气刚烈。与杨殿祥完婚之后,夫妻间每有冲突时,李亭秀不惜以头相抵、以命相争。而且在那个婆婆欺压媳妇的年代里,她竟然把性格同样硬气强悍的婆婆李氏唬得不敢作声。接受过近代军事教育,并以精明闻名乡邑的杨殿祥,一辈子竟然斗不过一个不识字的乡下女子。
  在这几年中,杨殿祥夫妇还育有一个儿子。这孩子在杨殿祥的眼里异常聪慧,再加上曾有本家族的一位爱讲迷信的长者,在孩子身上仔细搜寻了一番之后,指着其耳朵里暗藏的一块朱色胎记说,此儿相貌奇特,需小心养育。若能抚育成人,则必成大器。但若家长福薄,则会过早夭折。杨殿祥遂为孩子取名“兴娃”。可兴娃尽管确实聪颖,却在六岁时得痨症后口鼻流血而亡。这丧子之痛在相信宿命论的杨殿祥心中竟横亘了一辈子,晚年谈及时,依然老泪纵横。足见其儿女情长有余,英雄气概不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杨殿祥早已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的农民生活。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内蒙古包头市的信,封皮上赫然写着“鲍廷美”三个字。在杨殿祥看来,唯有这位颇为赏识自己的二姐夫才能了解自己,才可堪称知己。于是杨殿祥迫不及待地撕开了信,从头到尾仔细地阅读了起来。也许他那波诡云谲的人生中又一次大逆转的机会要来临了……

下一篇:情陷维拉坞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