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我在悉尼上学的难忘经历(修改版)
作者:车彩燕  发布日期:2024-03-10 16:30:48  浏览次数:299
分享到:

一,Ermington新移民教学中心求学趣事

         2011年8月11日晚上,我们一家四口以商业移民的身份首次登陆澳洲大地。从那一天开始,我们一家人就这么满怀期许地旅居在悉尼的北区。

         在移民中介的帮助下,两个儿子两周后就开始在车士活中学旁边的Chatswood IEC英语强化中心上课了。我和先生也开始忙着寻找房子,因为我们当时还住在镇上的一间酒店里。由于在国内忙着工厂的事务,我和先生一直都没有在网上找到合适租用的房子。我们就这样果敢地带着6个大小不一的行李箱,背井离乡地来到悉尼,开始我们一家人在澳洲的崭新生活。

        一家人在北区重镇Chatswood 车士活住了28天的酒店后,我们终于搬到了Killara新租的公寓里,因为那里离车士活三个火车站的位置,方便两个儿子上学。

        紧接着,我和先生便开始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寻寻觅觅,一边上学,一边寻找合适自己在悉尼创业的生意。虽然我和先生都是英语师专毕业生,考虑到入乡随俗,经过我们的移民中介推荐,我们就开始在Ermington的AMEP成人移民教育项目中心上课,学习英语和澳洲新生活须知。这间设备简陋的位于二楼的教学中心,坐落在悉尼西北地区Ermington镇上小型的商业中心,我和先生每天都要开车一个多小时才能赶到课室上课。

        我们的英语老师安娜是一位意大利后裔,她中等身材,金发碧眼,上课喜欢戴着一副挂着长绳的金边老花眼镜。也许她当时颇受中年更年期综合症状的困扰,在一天四个小时两节课的课堂上,她时不时会脱下外套,不一会儿又穿上,然后又再脱下,总是不停地重复两个单一的动作。她喜欢叫我们这帮已为人母人父的中年新移民“Boys and Girls”,经常用一个“嘘”的手势放在嘴边,示意我们保持安静。我们这群总共12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年新移民,还是非常安分守己,遵循安娜老师的指引。韩国同学总喜欢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私底下用韩语交流。安娜老师每次让我们讨论课题的时候,就会把她们分开。她经常让我们调换组员,以便我们多用英语交流和加强同学之间的了解。我们这个班有一半同学是韩国人,其他同学是来自中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缅甸、伊朗等国家。

         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城市、不同文化层次的人聚集在一个班上,就像进入了一个文化万花筒,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分享。这种情形在我上学的三个校区里都重复演绎出不同的色调。由于我在中国曾经是英语专科生毕业,而且在家乡还教了11年中学英语;下海经商之后一直都用英语和客户交流,所以除了学习新移民的生活须知之外,就是扩大英语词汇量和掌握新的澳洲英语用语习惯,这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只记得那些存留于脑海里的趣闻轶事,也是美好的回忆。

       在这个班上,我认识了智商情商颇高的三十岁出头的Shirley 雪莉,她梳着一头金黄色的长发,身材高挑,脸颊瘦削,面容娇俏,说话柔声细语,可惜英语口音还是不标准,她曾经在伊朗做过内科医生。她的丈夫在伊朗因为一次致命的车祸发生后,在毫无任何遗愿的情况下,丢下了年纪轻轻的她和还在读小学的儿子,便撒手人寰。所幸她姐姐很早就留学移民到了悉尼,于是她便通过家庭团聚的身份,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最后才终于盼到了移民申请通过,来到了悉尼。她在课堂上认真思考,也积极发言,是个勤奋好学的女同学。我和先生曾经打趣地问她是否知道成吉思汗西征的故事,她说知道成吉思汗曾经打到伊朗去。

         她在2012年初找到了一份在悉尼医院的工作,还搬进了一个位于Top Ryde 购物中心大厦旁边的一房一厅的旧公寓里。在她新居入伙的那个周末,她邀请了我们几个同班同学一起到她新家参加House Warming Party 暖房派对。我专门买了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红色牡丹花陶瓷大花瓶送给她,并且告诉她牡丹花是我们中国的国花,这个花瓶的图案设计寓意深刻,象征着富贵花开,我和先生衷心祝福她从此以后生活红红火火,富足吉祥。她听完我的这番解释和祝福之后,相当地兴奋不已,立刻激动地握住我的双手,同时也欣喜地望向我的先生,兴高采烈地大声说道:“Thank you very much!Dear Anne and Bob!I will  definitely cherish this wonderful gift!(亲爱的安和鲍勃,太谢谢你们啦!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份珍贵的礼物的!)”她然后马上转头拿着那个花瓶去厨房告诉她姐姐,只见她姐姐马上满脸笑容地望向我和先生,连说非常感谢。那天我们还品尝到了出自她姐姐亲手烹饪的地道伊朗美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坦白地说,对于桌上摆着的伊朗人喜欢的食物,我的中国胃只能勉强尝尝鲜而已。         

         班上还有一个来自缅甸的年轻妈妈Tracy翠西,她曾经在缅甸的联合国部门工作过,是通过家庭移民的身份来到澳洲定居的,也是住在Ryde这个区。她当时是刚刚生了一个儿子,就开始去上学了。她身材矮小,大概一米五左右,面容姣好,梳着标准的缅甸女人的发髻后扎起来的发型。她的英语基础比较好,因此口语比较流畅。她的思维比较缜密,而且每次发言都能淡定自若地回答和展开讨论,不卑不亢,胸有成竹,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和罗列论据。

         2011年圣诞节前夕,她率先主动组织全班同学,通过众筹方式为安娜老师准备一份令她惊喜万分的圣诞礼物,可谓是心思细腻,又爱心满满。她向同学们建议给安娜老师买一只精致小巧的女装日本精工牌手表,并且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她在悉尼精工手表厂工作的朋友,买公司准备内部优惠处理的样板手表,享受特别优惠的员工福利,我们12个同学每人只需出资澳币$10元即可。在圣诞节前的最后一个星期的最后一天,我们班在安娜老师的带领下,在午餐时分,我们在课室里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圣诞午餐派对。当师生们开怀畅饮,尽享各自在家精心准备而带来学校的各种美食之后,翠西悄悄地示意同学们暂停谈笑,只见她从书包里轻轻拿出一个包装精致的小礼盒,代表同学们把这一份圣诞礼物送给安娜老师。当时安娜老师非常惊讶地张开大嘴疑惑地问大家:“Oh my goodness!Boys and girls,you bought this gift for me?How kind and sweet you are!Thank you very much !(哦,天啊!同学们,你们买了这一份礼物给我吗?你们多么善良又甜心啊!太谢谢你们啦!)”看到安娜老师这么惊喜万分的样子,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Hooray!Merry Christmas!(好耶!圣诞快乐!)

二. 北悉尼TAFE求学记

        2012年初,我和先生自己在网上寻找比较靠近家的语言学校,继而转学到了北悉尼职业技术学院TAFE North Sydney 继续进修完三级英语课程,因为可以缩短一大半上学和放学的路程,而且这个学院各项教学设施齐全。在这里,我们可以用电脑上课,去学院图书馆借书和电影DVD,还可以在学生会买到九折电影票和超市购物卡。

        在这个学校最大的收获就是我认识了同班4个来自中国内地的新移民同学:Simon来自魔都上海,Jenny Ma来自金陵城南京;Kevin Yi和Jenny Liu 夫妻俩来自山东青岛,但他们曾经在秘鲁经商过,Jenny Liu还曾经是广东队的排球女将呢!通过课堂上的密切交流和日常生活的频繁接触,我们四家人在日后成为了在悉尼最亲密无间的同学之家,我们自己戏称我们这帮同学的微信群为悉尼华富村,用“华富”代替澳洲名酒“奔富”,祝愿我们大家从此奔向富足自由的康庄大道,在这片澳洲热土上开启新的中年人生旅程。经过了12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如今我们这四对夫妻已经变成了无话不谈、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守望相助的良朋知己了!

        我们的英语老师Sarah 萨拉是个澳洲农场主的女儿,年纪比我年轻,才三十岁出头,已经有三个女儿。她性格热情开朗,第一节上课,就通过妙趣横生的方式,让我们15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同班同学,一下子就记住了彼此的姓名、居住地和来自哪个国家。她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严谨细致,但又轻松活泼。同学们在她的课堂上总是能够谈笑风生,其乐无穷,她从此成为了我在澳洲上学期间最喜欢的老师之一。当年澳洲华人艺术团体在悉尼歌剧院隆重举行了《岁月甘泉·知青组歌》大型音乐会时,我参加了当中女高音部的大合唱表演。我热情邀请了萨拉老师前来观赏我们的演出,并且跟她简单介绍了中国知青年代的历史。她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一直都和她保持联系。

         我们班上还有另一位来自南非的英语老师Susan苏珊,她看上去有50多岁了,身材高大微胖,留着一头银白色的中短发,一副黑边的老化眼镜,在每次上课前必然先放在讲台上,但是她只有在上课看书的时候才会戴上它。她一口标准地道的英式口音让我感觉到她的英格兰血统纯正,我喜欢认真听她的课。但是她不像Sarah萨拉老师那样热情善良、平易近人,倒是让人一看上去就感觉她是个性格强悍又高傲的中年女人。

         我们班上有一个意大利男生叫西蒙,苏珊老师对他特别偏爱,课间休息时间还喜欢和他聊天。苏珊老师不同于萨拉老师重点讲解口音、语法和澳洲生活习俗,她是着重于让我们在课堂上深入讨论澳洲见闻和政治时事热点,算是比较深一点的语言课。也是会发一些报纸给我们选题讨论,有时会让我们打开新移民生活须知课本认真学习每一个段落和词句。

         我们班上总共有11个中国人,其中3个来自香港。还有来自日本、韩国、意大利、保加利亚的4个同学。我记得有一次苏珊老师让我们一起讨论当下时事热点的时候,意大利的西蒙率先向老师举手发言,他问苏珊老师对现在西方社会流传的一句话Chinese Invasion(中国入侵)有何看法。只见苏珊老师不假思索地说:“西蒙,这是个好议题!同学们,你们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我心里感觉咯噔一下,这是什么谬论!苏珊老师竟然让我们展开讨论?可是还没等我发言,只听见坐在最后一排的高个子女同学Jenny Liu站起来义愤填膺地说:“Objection!Suan, I believe this topic in this class is racism!Look!How many students in this class are from China? How can Simon raise such a topic in front of us?(反对!苏珊老师,我相信在这个班上这个议题是种族歧视!看看吧 !这个班上有多少个来自中国的学生?西蒙怎么可以在我们面前提出这样的议题?)”我和先生还有其他中国和香港的同学立即为刘同学热烈鼓掌,并且异口同声地大声说道:“Objection!(反对!”)

         只见苏珊老师面色有些难堪,意大利西蒙看到我们这个架势,也缩了一下脖子,估计他是万万没想到这一回真惹恼了我们这一群中国学生。苏珊老师马上打圆场起来,息事宁人地说既然这个议题令这么多同学反对,我们就不再讨论这个议题吧。那个西蒙也心虚地说:“Sorry!You guys! I didn’t mean any harm!(对不起!同学们,我没有伤害大家的意思!)”自此之后,他收敛起自己的那一点意大利傲慢,不敢再在课堂上肆意张扬自己的种族歧视见解了。

三.在Ryde TAFE 求学职业课程记

         2012年4月中旬,恰逢在学业结束前,新州政府为了进一步扩大新移民的就业机会,推出了另外200个学时的免费就业指导课程。我和先生一致认为,选择考取咖啡师、食品卫生服务和烟酒服务执照,对我们来说是最合适的。于是在2012年5月份,我们就在悉尼西北区的职业学院TAFE NSW RYDE学习咖啡师职业英语课程。

        正如我们当时的英语语言课程的主讲老师Burkhart博卡说的那样,无论我们来自何处,无论我们曾经如何风光过,只要我们是初来乍到,在澳洲这片土地上,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我永远记住他曾经说过的那一句话:“You have to eat your humble pie。”(你得吃谦卑的馅饼。意思就是:你得有谦卑的心态,放下身段,从头开始。)

        

         这位老师身材高大,白发蓝眼,接近六十岁,啤酒肚明显可见,走路时脚步沉重缓慢。他来自德国,原本是高级工程师,后来又做了五星级酒店高级经理人。为了完成妻子一心要移民澳洲的心愿,他放弃了德国的优厚生活,陪着妻子移民到了悉尼,兜兜转转到了最后,还是通过在TAFE教授英语来维持生计。他的经历非常明显地告诉我,只有放下一切包袱,才可在新环境里生存下去。

         我们的咖啡课老师Andrew 安德鲁来自法国,他曾经在澳洲咖啡师大赛中获得冠军,因此在经营了20多年的咖啡店之后,准备退休之前,受聘于悉尼西北区这间职业学院,主要教授咖啡课程。他身材瘦小,脾气暴躁,经常穿着一身灰白色的西装,打底的白色衬衫搭配着一条深蓝色的领带,但是却无法让我感到他的儒雅风范。他上课不许我们随便发言,教我们做咖啡的时候,经常是语气很急躁易怒,致使我们全班15个同学上课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害怕犯错挨骂。我先生是班上唯一的男生,其他女生来自世界各地,一半来自中国,三分之一来自韩国,还有泰国人、巴西人、乌克兰人和叙利亚人。

         来自巴西的Deisi黛西在巴西是个学霸,已经研究生毕业了,可是为了悉尼的丈夫,她只身一人远渡重洋来到澳洲定居,那时也是为了能够在咖啡店谋得一个咖啡师的职位,专门来学习的。我们每次考试,她总是第一个交卷的。我们后来经营自己的咖啡店的时候,需要招聘咖啡师,我曾经邀请过她来应聘。可惜她住得太远,而且自称咖啡打得还不够好,我们只能作罢。

        思薇塔Svita是来自乌克兰的国营化工厂的工程师,为了和丈夫团聚,她放弃了乌克兰的生活,以45岁的年龄来到悉尼从头开始。她的先生是物理学家,以杰出人才的身份获得移民澳洲的机会。她是我在北悉尼TAFE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的隔壁班同学,她中等身材,平和温善,略显疲惫,因为她每次上课和回家途中要坐两个多小时的火车,她住在新州中海岸戈斯福德Gosford。由于英语口语基础不好,她老是找不到工作。最后还是选择了咖啡师课程,她听课的时候也是没有完全听懂,她有时会问我,看我的笔记。学完那200小时的职业指导课程之后,我就很少跟她有联系了。两年后,我听另一个同学说,她在纽卡素镇上找到一份咖啡店服务员的工作。

四.结语

         为了寻找到合适我们夫妻俩一起在异国他乡中年再次创业的生意,我们的足迹踏遍了整个大悉尼区域的各个角落,从悉尼市中心到市郊,从南到北,由东往西,但凡我们认为可行的生意,我们都不辞劳苦地约见生意中介,亲自会见店主人,试探虚实,以防上当受骗。在这一年半载中,我们探寻过不少于20家生意,有小工厂,有蔬果超市,有进口批发商行,有报刊杂志商铺,有文具店,还有美国品牌餐饮连锁店,看得最多的就是咖啡店。有东部红灯区的同性恋业主的咖啡店,有北海岸棕榈滩上的游客咖啡厅,有两个澳洲品牌咖啡连锁店,最后我们看中了艾坪路上的办公楼下面的Quattro Espresso Bar阔绰咖啡店。因为那里离家不远,每周只需要营业五个工作日,周末两天可以在家休息,可以让我们陪伴两个儿子在空闲之余补习功课和享受天伦之乐。

        将近12年半的时间一晃眼已经过去了,现在回想起当时初来乍到的茫然窘迫的心情,感觉自己仿佛就像在汪洋之中漂浮不定的一艘小船,不知何年何月才可以平安上岸。每天都带着希冀和盼望醒来,有时又带着疲惫不堪的沉重心情入睡,经常是五味杂陈,喜忧参半度日。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15年的10月1日,我们终于等到了好消息!记得那天中午时分,当祖国大地在一片歌舞飞扬的欢呼雀跃声中迎来了中国人民的第66个国庆日之时,澳洲人民还在正常的上班上学的工作日状态中。中午时分,幸运之神降临到我们夫妻俩身上!我先生收到移民中介的贺喜电话:“恭喜张先生!我刚刚收到移民局的确认邮件,你们的永居申请批下来了!”那一刻,只见先生激动地拿着手机,快步从厨房走到正在收银机旁站着的我身边,悄悄地靠近我耳边告诉我:“我们的永居申请批下来了!邮件一会儿再发给你。”当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起来!我不禁喃喃自语:“谢天谢地!我们终于上岸了!”

         我当时觉得所有的辛劳艰苦都化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喜悦,让我忽然间扬眉吐气起来。这是我生命旅程中最靓丽的翻篇之日,这是多么令我自豪的国庆节礼物啊!在中国国庆日得到了澳洲永居身份,这是对我和先生近4年来经营我们咖啡店的管理才能的肯定和认可,这也是我们夫妻俩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打下的坚实基础。这怎能不让我感到自豪和欣慰呢!

作于悉尼2024年1月11日


下一篇:栏外梨花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